我和母亲,还有很多难忘的回忆。母亲不太爱说话,她很少在言语上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可她的一言一行,却对我们影响深远。
第五段: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个身影,熟悉又深刻。上学、工作、结婚,回头看,它永远停留在固定的地方一动也不动地守望着你。渐行渐远,由清晰变成了点,直至消失不见。
我家所在的村子,位于县城最南边,不知道是不是因此才得名“南寨”。村庄偏僻,坐车不方便,即便好不容易等到了车,坐一趟也得三四块钱。上初中时,我一个月生活费才60到80元,骑自行车,每个月能省下十多元。所以,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几乎每隔两个星期,我都会和村里几个女孩子一起,一路指点江山,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之间激扬文字。20公里,顺风的时候骑1小时10分钟,逆风的时候1小时40分钟。时间最长的那次,下午3点离校,到达时,村庄已然沉睡。那是一个夏天的雨夜……
那天,刚出县城,便下起了雨,越来越大,停下来躲了两个小时,雨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们鼓起勇气直奔家的方向,一路上,被积水填满的路坑时不时就会冒出来,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在距家只有5公里时,雷电紧紧踩着黑夜的脚步,在头顶上呼啸而来。“啊!”一声尖叫,一个女孩重重地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掉进了一个浑浊的大水坑。“有事吗?”“没事,赶紧走。”我们归心似箭。
黑夜中,我们使出全身力气,滋着牙咧着嘴蹬着自行车,马路两边的杨树被风吹得扭曲着身子,树干上那一个个长得像眼睛一样的东西,仿佛幸灾乐祸嘲笑和讽刺着三个不知死活的小东西。我们被雷电一路追赶,一道闪电撕裂,黑夜便发出惨白的光,紧接着便是一声愤怒的惊雷。路上,被闪电劈断的树横七竖八地躺着。恶劣的天气丝毫没有放过我们的意思,伴随着一道瘆人的光,魔鬼般愤怒的雷声接踵而至,一声巨响,身后一棵大树咔嚓倒地。在恐惧中顾不上恐惧,唯一能做的,就是向家的方向努力,近了、更近了、终于要到了……
进了村子,身上扩张的毛孔关闭了一半,尽管整个村子看不到几点光亮,但我们知道,有那么几点星光,是为我们而亮。到家后,姐姐已经睡了,母亲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为我做了饭,铺了床。
夜深人静,窗外是急促的雨声,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
也许无法预料前方是风、还是雨,母亲总会出现在我离家回望的视线中,不管春夏秋冬,那个矮小瘦弱的身躯,由大变小、由竖线变圆点,直到彻底消失不见。
母亲极少在我们面前掉眼泪,我不知道,在每次目送我求学离开时,她久久地站立在家门口,是否掉过眼泪。我想,母亲的心情一定不平静,她明知前方有风雨,却不能遮挡,所以只能默默地望着、望着……
从上学、到工作,再到结婚,这个身影一成不变地站在家门口那个固定的位置,一动不动,随着时光的流逝,它变得越来越弯,越来越小,越来越无力……
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无声而深远的,中考成绩出来后,曾有衡水和邯郸的中学老师到家里动员我入学,有的还给出了补贴生活费的优待条件。可是到最后,我哪里都没去,而是选择了县里的普通高中,离家近,学校承诺三年不用交一分学费。最重要的是,还能多看几眼那个身影……
我和母亲的故事,还会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