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讲一下关系当中的绊脚石。我们一直在探讨爱这个词,当你明白了爱这个状态是什么,怎么样去传递情感,当你明白这个的时候,你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了。但是呢,我们经常会有很多沟通模式和互动模式,会影响你爱的状态和你情感的传递。那么最容易影响你爱的状态和情感传递的沟通模式就是这十二大类,我们把它称之为“关系中的十二个绊脚石”。这十二个绊脚石,往往会阻碍我们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下面我们来分别谈一谈。
第一“命令、指示”,第二“警告、威胁”。这个东西好不好?好。但是他有点像抗生素,偶尔用一下效果奇佳,而且简单粗暴,直接有效。如果在部队中用,特别好,因为你要的就是机器人,这没问题。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在家里边,就没啥好,而且你发现除了在部队以外,一般的高科技的企业或者员工受教育高的那种企业,你用命令指示警告威胁,你用这种方式人都会跑完了。没人听你那一套,所以这种只能是短期临时使用。但不能常用。副作用太大了。他损害的是什么,损害的是尊严,因为世界都在朝什么方向发展,平等、自由,这都纳入国家价值观了,命令指示警告威胁就是自掘坟墓。
第三“说教、教育”。说教、教育为什么不好?首先破坏一个人尊严,第二个破坏一个人的自信。说教、教育会损坏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什么叫自我价值感呢?自信自爱自尊就叫自我价值感。一个不自信的人就会自卑。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就会变得很无耻。一个缺少自爱的人,你会发现他往往会压抑自己、伤害自己。一个压抑伤害自己的人,等他有机会的时候,他会就去伤害另外一个人。所有的教育,都不能以损害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为前提。在亲密关系当中,如果你破坏了一个人的价值感,两个人的心理不平等之后,爱就不在了,哪怕是你高他低,爱就不在了。表面上你把他呼来喝去,但是你找老婆是要那种没有爱的感觉吗?你找老公是要那种没有爱的感觉吗?肯定不是,爱只有在平等的时候才会真正产生。所以用这种方式会破坏爱。另外一个就是他思想的交流也不好,因为你说教、教训的时候,一个人努力的为自己辩解,当他为自己努力辩解的时候,你真正讲的东西也没了。
第四“建议、提供解决方案”照样不好。显得你比人家能、你比人家高,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是,当你提供解决方案、建议的时候,你往往在代替他承担他该承担的责任,当你代替他承担他该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就没有机会去发展他承担责任的能力。所以,你不管在家里,还是对你的下属,动不动你就给她建议给他方案,他的能力根本就没办法提升。你需要区分,哪些是他该承担的责任,哪些是他承担不了的,而且一个人最重要的培养,其实就是给他全面的思考和工作机会,给他机会是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培养。如果他都没有机会,再能也没用。因为能力不是靠想出来的,能力是在实践当中培养出来。
第五“争论、说服”。争论和说服会把关系变成对抗的关系,变成一种相互控制、相互对抗的关系。一旦关系变成这种的时候,你会发现互相理解其实几乎都不可能。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尊严在努力。而且,中国人特别会说两面话,往哪儿一站都可有理,关键是立场。中国人有句话,说屁股指挥脑袋,怎么说都能是圆的。只要你试图用这个逻辑去说服,最后发现关系就没了,相互理解也不复存在。
第六“判断、批评、责备”。这有什么不好?第一个就是我高你低,第二个当一个人在批评责备对方的时候,往往在忽略、打击对方的情感。很多认真的人,都很挫败。“你看,我都是为了你好吗?”“我跟你说了,你改正了你立刻就变好了吗”,“你看,我跟你说半天你都不领情,你还跟我对着干"。很多好心办坏事的人,常用的就是判断、责备。越认真用这个,往往越不受欢迎。为什么呢?因为当你在告诉对方一个伟大真理的时候,你其实在打击对方的情感,你在伤他的心。其实这个事儿,对不对是其次的,对他来说,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呵护他的心,他的心呵护住啦,然后再去跟他说这个事儿。
中国人往往有一个混淆,大多中国人受的是西方教育,西方人解决问题的时候,顺序是这样的:这个事一来,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国家的法规,你哪儿错了哪儿不对,1234……这时讲完了,他才有可能讲,其实,你做出来的东西从道理上讲,我也是很同情你的,咱俩是同事,真不想说这事。一一一一往往先说事最后才说到人情,但是在前面说事的时候把人伤了,心就关上了。
你会发现在中国,通常会办事的人这么说,正好反过来,明明看到一个人做错了问题很严重,他会怎么说呢:咱俩处事多长时间了,有十年了吧,咱俩关系怎么样,挺好的吧,畅想十年情谊,然后说咱俩兄弟一场真好,然后说最近有一为难事,对方问什么为难事?xx跟我说了,你干的哪事,一听我可为难了,我特别想护着你,可是实在照顾不到,怎么办呢?这两天一直特别难受,想着跟你说吧,咱俩兄弟情谊,想替你兜,但兜不住了。那个人会怎么说:"说吧,啥事?"你说了。他会说:"咱俩兄弟一场,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你接着说,按规矩办有点太哪个,这样吧,在我权限范围内尽可能往轻里取。一一一一这就是情理法。
其实在家里更需要,当你教育孩子你以为孩子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其实他太清楚想要什么了,你不清楚孩子孩子特别清楚你。其实,当你把情感做足了,孩子非常知道你想要什么,当他充分感受到你的爱的时候,自己就有力量去醒悟了,一个人不会因为控制而改变,但他会为爱而改变。你把情和理做足了,后面的答案不言而喻。但是呢往往把次序弄反了,下棋次序反了,错了,所以越努力越失败。
第七“赞美、赏识",还是评判,通常是赞美人他的要求,而不是听赞美人的要求,所以当你以你的方式赞美时候,对方可能不接受。当你说:你今天真漂亮,对方可能会想:他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的标准和对方标准不一样,听完有两种反应,第一种是:他在夸我,另外一种是:是真的吗?所以通常赞美丶赏识会起很多负作用。
在我们的青少年训练营中,老师问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否说过你是最棒的孩子,说过的请举手,齐刷刷所有的孩子全举手。然后相信的继续举着,不相信的放下,孩子全放下了。孩子心里特别有数,你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为什么?因为父母赞美赏识背后通常都是有条件的,糖衣炮弹。孩子真棒,赶紧把作业写完。孩子真棒,帮妈妈把地扫了。总有一个条件等在那里,所以时间长了,孩子不信了,而且呢如果这个孩子特别吃你那一套,那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为什么?因为特别喜欢被别人赞美赏识的人,其实是活在别人的评价里丶活在别人的标准里丶活在别人的期待里。这种孩子通常失去了灵魂,而且严重的话,会造成人格的分裂。父母不断用赞美赏识,不断激励这个孩子的时候,总有一天孩子非常的无力,因为所有的父母要的是完美无缺的孩子,孩子考99分可能都挨一巴掌,今年的高考题就是这个。可是孩子的内心想往这儿去,可是为了赞美赏识,却往那儿去,当他有一天动不了啦,既做不了别人完美的那个人,又违背了自己的本心,内在就分裂了。而且关键是所有的赞美赏识往一个方向去也行,关键赞美赏识他的人一直在变,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如果一个孩子跟着赞美赏识走的话,他的心一定会混乱的。
如果不用赞美赏识用什么呀?肯定和欣赏。什么是欣赏?很少有人能区分欣赏和夸奖,夸奖通常是一种观点,啊,做的这事太好了。开口就评判,有个观点。夸奖这朵花呢,好美呀!若欣赏这朵花呢,用心感受,嗯,好喜欢好幸福(陶醉样),这叫欣赏。教育如果用一个字描述该做什么,“看”,看什么,看到孩子做到了。
为什么电子游戏那么吸引人,有些游戏特点无聊,为什么还会上瘾?有回应,存在感就有了。一个人存在是由回应决定的,存在感靠回应,当别人给你回应了你就有存在感。回应带来存在感,当你不断看到孩子,看到孩子,你在帮他刷存在感,你不断看到什么,他就把什么呈现给你,因为他希望被你看到,如果你想强化他什么你就看到什么。但是父母正好看反了,大部分看到什么,看到缺点、没做的,反复看到,结果你发现你越想消除什么,什么就越强大。为什么?因为你正好反向操作,这个就可以得到回应呀,他无意识当中继续把这事重复一遍,因为存在感高于一切。所以没有存在感他会疯掉的,所以无意当中就会去刷存在感,强化他的优缺点。
教育孩子不要管他的缺点,看到他做到了什么,又做到了什么,看到了我喜欢,看到了我喜欢,看到了我喜欢。噢,这么轻松就能让你看清,而且关键他做到的,不是虚假的,他确实做到了,你不断看到他做到的东西,强化这个,他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力量。
所以最重要的当我们和身边人在一起时候,透过肯定和欣赏增加他的存在感,这就是你给他最大的爱。而且当你不断用这个时候,他也会学会这一套,他反过来用这一套对你,你是不是也很好。
第八“污辱、嘲弄",这个不用说了,彻底破坏,另外一个会把关系变成敌对关系。
第九“分析诊断”。是一种评判,一种站在世外评判,而且分析诊断时候,通常会带给一个人切入感,而且在不断分析诊断过程中会给对方贴很多标签,有一种被别人侵入感觉,在分析诊断过程中让别人感觉渺小,你强大他渺小,分析诊断让人没有感情了,当没有感情的分析诊断的时候,相当于在手术台上,被捆绑住了,在让别人用冰凉的手术刀在解剖你,没有人喜欢这种感觉,所以这种通常会带来一个人强烈的抗议。
第十“同情使安心”。同情会让一个人感觉到他很渺小,同情传递的是双重信息,一方面我在帮你,但另一方面你是渺小的。另外一个“使安心”,你不允许一个人有负面状态,其实正常的人有正负状态,如果一个人总是允许自己活在所谓正能量状态,这个人最后会变成精神分裂,真正正常的人,有正能量时候有负能量时候,你允许他有负能量的时候,有积极的时候就有消极时候,这才是正常的人。如果你不允许他有负能量啦、不该有情绪呀、不该有伤心的时候,其实你在失去力量,不敢真实的活自己。
滋润家庭和问题家庭有一个重要区别,滋润家庭通常情感能够得到自由表达,并且表达的时候得到回应和允许。问题家庭通常不允许表达情感,特别是负向情感,所以心就封住了。而且滋润家庭允许表达自由表达,无伤害表达最好,慢慢就学会了。但是问题家庭它不允许表达情感,通常人都是压抑的,什么时候表达,忍无可忍实在控制不住了,刷,释放,结果这一释放,既伤感自己也伤害了别人,反而变成了一种伤害。所以滋润家庭鼓励表达,慢慢的转向正向表达。当一个人有情绪时,不是宝贝别哭了,而是静静的陪伴,当你静静的陪伴着他,哎,即使我伤心也有一个人无条件陪伴我接受我,而且允许我在这个时候做自己,它使我感到温暖感到力量感到爱,慢慢感到温暖力量爱,就能快速恢复过来。
第十一“调查询问”。第一,让他难受又重复一遍,二次伤害,好多人不愿意去回答你的问题,另外一个还会破坏关系当中最重要的“信任感",信任感一旦被破坏,恢复特别特别难,有人专门做过研究,信任感一旦被破坏,重建信任感需要花5年时间。而且信任感恢复只能恢复10~20%,好多人坚持不了5年,你需要反复重复反复重复,好多人在这过程中坚持不了,算了,不玩了。信任感是所有合作丶亲密关系的前提条件,实现了这个前提,合作关系才能存在,亲密关系才能存在。
第十二"退缩转移讽刺"。讽刺容易理解,破坏对方自尊心,把关系变成敌对。
退缩为什么不好,退缩和退让不一样,退让是一种我让着你,但我还和你保留联系,我还是愿意和你交流和沟通的,这叫避让。退缩是什么,把自己封闭了或逃开了,甚至切断关系。在关系当中永远不要退缩,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次退缩是不是最后一次,你根本就没有办法预料,你也许觉得这一次没事,但很可能这就是最后一次,你无法预料这是不是最后一次,而且对双方的伤害都非常大。退缩相当于切断关系,切断关系不但会带来心理的难受,而且还带来身体的疼痛,双方都有伤害。
转移临时没问题,但是长期转移注意力来解决关系中问题,就会带来关系当中,把一个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所以在关系当中尽量不要转移,而应该学会转冲突为亲密,转冲突为相互理解,转冲突为合作,转冲突为…学会四转。解决亲密关系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关键解决亲密关系当中有没有更多亲密感和友情,积累出来越来越多,要想让亲密关系稳定,你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和你的伴侣之间丶跟你的孩子之间情感有没有积累的越来越多。第二个关键是毎一次冲突时以什么结尾,这很重要,亲密一定会带来冲突,不亲密就没冲突,所以要想持续稳定,关键是冲突以后怎么办?大多数不懂冲突的人,以冷战用时间来解决,这种解决带来伤害非常巨大。良好结束我刚才说的4四个,冲突给束以后有沒有变得更亲密,冲突结束以后有没有更理解,冲突结束以后有没有形成合作,冲突结束以后有没有共同创造出新的相处方式、合作方式或享受生活方式,最后转冲突为共同创造。这个结尾很重要,如果把握住了上面这两条,你发现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就会很轻松的成长,但是就这两点没做好,越努力越挫败。
这是常见的生活中的十二个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