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呓人,卖梦为生。
如此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张悦然,学生时代她的文字给我很大的影响,文艺细腻,隐有反抗和倔强。那么今天借题发挥,我想聊聊做梦那点事儿。
也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于梦很感兴趣,可能每天都会做梦,于我来说,梦已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我一再琢磨和思考。心理学、精神分析、催眠,这些感兴趣的字眼都和梦有关联,我便把它视为一个可供闲暇思考的有趣话题,乐此不疲。
接触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阅读的资料越来越跑偏,好奇的范畴也越来越大,这才接触到了与梦境有关的著作,就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此前关于梦的文字,大概只是略翻过《周公解梦》。
在《梦的解析》中,梦和潜意识第一次有了联系,也就是我们如今最普遍接受的观点:梦是人潜意识的反应,是大脑的非理性活动。也可以说,梦是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愿望。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情欲伪装的满足)。它可能表现对心理治疗有重要意义的情绪的来源,包含导致某种心理的原因。所以,梦是通往潜意识的桥梁。
基于目前人类对于大脑研究的局限性,梦始终是具有神秘色彩的世界,对于梦的执迷和研究也几乎类似于某种信仰。因为它的未知和神秘,人们一再尝试用梦境来解释现实生活中无法理解的现象或者用以释怀无法接受的事实,比如逝去亲友的托梦。从小到大,在我生活的县城里,我听过很多有关托梦的传奇故事,自己也梦见过已故的亲人,但是始终无法明白,灵魂来到梦里究竟是他们在思念我还是我在思念他们。
托梦的传说与弗洛伊德的理论相悖,他的观点是梦是人潜意识的主动表达,而托梦则是主观意识被动的接受,梦只是两个世界的通讯工具。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民间传言,我都愿意尝试去接受看看,无论怎么想,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曾经参加过一场有关梦境分析的头脑风暴聊天会,有意思的是可以遇到很多同样对梦境充满好奇想法的人,让人脑洞大开。活动中认识了永远对梦境记忆犹新的妹子,有尝试把梦境和艺术相结合的男孩儿,通过聊天迸发了质疑梦和现实本末顺序的新的想法,也激发了我对于梦的表达的大胆的揣测。
如果说,梦只是人睡眠时的一种心理活动,梦中的心理活动和人清醒时的心理活动一样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举个例子就会很好理解,我们在梦中所见的人和事物都是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原型,现有的梦境理论多是从这些事物背后所折射的心理诉求来分析。
《梦的解析》有一种观点是,梦中大多数的象征,事实上都是性的象征,关于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可以是各种竖长条形的东西,比如树干,雨伞或者有穿透性的东西如匕首,武器,而女性则通常以空间性和容纳性的事物为象征,比如瓶罐,箱子和橱柜等。
无论佛洛依德的梦与性本能的理论如今或者将来能否站得住脚,终归还是人现实生活中客观事物的在梦中的反映和投射。我的虚妄大胆的揣测是,或许受限于人类大脑的开发和使用,真实世界的本相并不是我们双眼所视梦里所见,我们的认知还太过简单和基础。
梦应该是和本相世界联系的线索,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梦境中的逻辑语言,或许才是存在的本质。这种我们无法理解的逻辑,比如我们梦见小学同学和中学同学还有现在的同事一起坐在大学的教室里上课;明明是第一视角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又跳出故事,成为旁观者和配角……这些混沌除了用潜意识混乱,大脑的非理性思考来解释之外,我倒觉得,梦境更有可能用这种逻辑方式来暗示,它正是平行宇宙的连结点。
这个想法我曾在一次游戏性的活动中提出过,但回头认真思索过后觉得貌似还有的琢磨。
有学者描述平行宇宙时用了这样的比喻,它们可能处于同一空间体系,但时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在一条铁路线上疾驰的先后两列火车;它们有可能处于同一时间体系,但空间体系不同,就好像同时行驶在立交桥上下两层通道中的小汽车。(《探索发现·不明现象大揭秘》)
因为平行宇宙的时空交错,反映在梦境中就会产生逻辑混乱,当然我之前有说过,这种“混乱”也有可能是因为人脑认知的局限性,就好比蚂蚁看我们,它们的世界观和人类绝对大相径庭,它们永远无法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的逻辑。
再谈到清明梦,也叫清醒梦。在清醒梦的状态下,做梦者可以在梦中拥有清醒时候的思考和记忆能力,部份的人甚至可以使自己的梦境中的感觉真实得跟现实世界并无二样,但却知道自己身处梦中。(Frederick Van Eeden,1913)
做这种梦爽在,你可以适当操作自己的梦境,体验梦想成真的快感。记得有一本书专门用来训练做清醒梦的方法,过程类似于冥想和自我催眠。为什么人类会如此执着于对梦的驾驭和操控?我想最基本的需求是完成人的情感愿望,比如重逢逝去的亲人,获得不可能的情感体验,实现飞行的梦想等。科学家和研究者则通过研究清醒梦试图对于人类大脑活动进一步窥探和实验。
关于梦境的分析,除了在实验室里的很多不为人知的进展之外,更多大胆有趣的设想则是通过影视表达公之于众,在这里首推今敏的《盗梦侦探》(《红辣椒》),影片改编自筒井康隆的封笔之作《梦侦探》,讲述美女医师千叶敦子在一家精神医学研究所工作,与天才科学家时田浩作一起发明了一种能监测患者梦境并改变患者梦境的仪器“DC MINI”从而引发的故事。(Mtime时光网)
该电影就是基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的心理学概念,以梦为背景,用意象隐喻现代生活,反思自身民族意识形态问题的佳作。乍一看那些梦中世界的“混乱”正是另一种秩序的体现,或者我们所说因果效应的既视感,现实符号的极度夸大则用来影射人物内心,导演用一种极度物质的方式来表现物质本身,想富有的就变成招财猫,想漂亮的就变成化妆盒,这种荒诞的表现手法让人拍案叫绝。这部电影至少三刷,才能看出更多更深刻的含义,值得推荐。
《盗梦空间》由于其商业性质和市场目的,其深度无法和《盗梦侦探》相比,但通过精彩悬疑的情节设置以及严谨的逻辑表述,能够为更多人打开认识梦境的另一重大门,是它的成功之处。
它的多重梦境嵌套和多人梦境联结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我曾大张旗鼓地琢磨过一部关于梦境的长篇小说的架构,这两点竟能与理论界如此贴近让我很激动,但让人气馁的事,由于个人准备和积淀不足,迟迟不敢动笔,目前还只敢停留在幻想阶段,由于自己不太能驾驭长篇写作,之后可以考虑从小的角度切入做短篇试试。
好吧,这些就是我对于梦境分析的一点诳语和拙见,就如同想法也会受限于语言表达的局限,不知所云。能坚持看到最后的都是真爱粉,非常感谢你投入的时间和阅读的诚意,如果我的文字能让你生发兴趣,那便是我最开心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