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广阔天地里,每一次思想的碰撞都能够激发出璀璨的火花。除了实打实的活动开展,那些面对面的思想交流之外,阅读实践就是其中最直接的一项。
今天的《教育导报》早读,一篇题为《关于“课感”的思考》的文章给我印象深刻。文章借助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李政涛的解读“课感”这一概念,即推进感、纵深感、生长感。观点犹如一道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对教育深刻探索和前行之路。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激励和唤醒。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教师仅仅是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上,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引领,没有教师敏锐的教育直觉和深邃教育智慧,没有科学的方法做支撑,没有能够用鲜活的生命去滋养一个又一个灵魂,就很难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课堂。
如何做?首先是目标的精准预设。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文中借助于如何做“烹饪”为案例给我们做阐释。它与教育殊途同归,即它必须有目标与愿景。教师要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就如同技艺高超的厨师一样,他必须是在准备食材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心中勾勒了成品菜的具体的模样。然后依据“色香味”的特色去准备食材和对食材进行加工。烹饪如此,课堂教学也必须如此。一节高质量的课堂如果没有课前教师的充分的预设与准备,那是很难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的,也就谈不上课堂的精彩生成。唯有教师能够借助课程内容与目标,结合学生学情逐层推进,在“推进感、纵深感、生长感”上做足文章,也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其次是校本教研的开展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唯有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不断的尝试,不断创新,在具体的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或思维,也才能实现教育的根本上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