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我是龙哆哆。
见字如面。
今天突然很想跟你,其实也是跟自己,叨一叨自己的28年人生。
我刚过完29岁生日。
这并不是一个励志、打鸡血的故事。
甚至有点丧。
因为在你面前的这个人。
活了28年了。
没有任何响亮亮的头衔。
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漂亮成绩。
模样普通。个头普通。毕业院校普通。
就是平凡世界的普通一员。
如果你愿意,不妨继续看下去。
一。
23岁大学毕业。
而这23年的人生,日子过得平凡但是开心。接受正常的九年义务教育后加三年高中,经历魔鬼的高三炼狱。
其实对于自己来说,也不是十分“炼狱”的体验,高三一年,还是正常地早早睡觉,基本没有什么挑灯夜读、悬梁刺股的回忆。早起起不来,经常都是踩着点跟我的同床好友小楚云冲着回教室。还经常害怕被教导主任抓到被罚。
就这样去念了个大学。度过了四年美好的象牙塔生活。
而后毕业工作,进入了真实的世界。
2014年9月,我成为了一名警察。
游戏开始了。
安安稳稳的23年里面,我也没有太认真地思考过自己到底要成为怎样的人。
更加没有想过自己要做什么职业,自己的职业要如何发展这种高阶问题。
所以,正如一句话所说,所有事情的发生,皆是有因有果。
尽管一毕业就误打误撞成为了一名警察。
工作挺累,但是相对安稳。
一毕业还找了个同行男友。
当时周围大部分人的看法都无非是,工作一两年,买个小房子,结婚生孩子。
这是体制内女生最普遍的发展方向。
然而,那个时候的自己,整个人都是迷茫的,感觉自己周围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
工作确实是“为人民服务”,可是我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呀?我想不通。
我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很讨厌我的工作。
我每天一醒来,想起要去上班,就觉得浑身都带着“恐惧”的情绪。
真的就是恐惧。我害怕,也觉得很讨厌。
我周围不乏有真心热爱工作的前辈,可是他们的热血让我觉得无法靠近。甚至连仰望,我都觉得望不起。
也有只把工作当工作、坐等退休好养老的同事,可是那种“一眼望到头”的日子让我又觉得不甘心。
而且我的感情也很不顺。我感觉对方的生活习惯、为人处事,甚至是三观,没有一点是我认可的,所以我为什么还要跟这个人在一起?甚至还谋划着想要结婚?
最后,毫无意外关系破裂,顺利分手。
于是2016年的自己,工作第二年,失恋,厌恶工作,但是生活里只剩下工作。
浑浑噩噩就这样虚度过了一年。
当时的自己,满脑子都是
我好讨厌我的工作呀。
我的生活怎么一团糟糕呀。
我不知道原因,更不清楚答案。因为在告别学生时代之后,再也不会有考卷告诉你,你应该考多少分。你可以怎么做才能考个好分数。
或者说,即便你不喜欢高一高二,一年过去,你就能进入高三,考上大学开始新生活。
可是现在的自己,已然毕业。直到老去死亡,否则,生活哪来的毕业。
就好像在大海上航行,不再有老师告诉你方向,不再需要你按照既定的路程去走,不再需要围绕着那几张考卷、那些看都看不懂的ABCD团团转了。
你终于拿到了掌陀的自主权,你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去看自己想看的风景。
但这个时候,你却没有了方向。
当时的自己呀,真的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
就像有一个深渊,我已经深陷其中。周围空荡荡,我连求救的声音都发不出去。
更加不知道该如何去拉自己出来。
二。
2016年底,在哥哥的推动下,我买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小白车。
有了车,便有了往外跑的便利。
我居住在佛山三水,一个慢悠悠的小城。
生活舒服,空气也好。适合养老。
但问题是,我无法在这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人际圈子。
因此,2017年,我几乎一整年都处于广州-三水两头跑的状态。
我都在干什么?
因为2017年年初,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既然我不喜欢现今的生活,那我到底想要什么。
既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那去看看自己的同龄人都在怎样生活呀。
去看看吧。
就是这一个声音,推动了我。
我开始接触广州比较活跃的那些青年社群。
从参加北辰青年的一次活动面试,到参加拆书帮的赋能班,再到后来长时间泡在因汉斌老师、因赋能班一群同学而发起的精英阅读头马俱乐部。
有了新的圈子,有了很多新的朋友。我的生活开始变得多了一些色彩,不再只是两点一线。
但更重要的是。
我在这些社群里面,接触到了来自各个行业的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有干劲,心中有爱眼里有光。
我在这些社群里面学习各类底层思维,锻炼演讲能力,通过义务地服务于社群运作锻炼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甚至去锻炼最基础的“做一份海报”之类的基础技能。
除了工作,我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它们身上。
我记得那个时候因为每个月都有赋能班的课程,经常到了周末,我就两天都会泡在广州。
后来有了精英阅读,我就每个周三晚一下班开车去广州参加例会。在例会里做演讲做角色。那个时候通过准备每一次的演讲,我习得了彩排的好习惯,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去准备我的每一次演讲,我感受到自己对于讲故事天生的热爱和擅长。
每次参加完例会回到家都将近晚上11点,但从俱乐部所汲取的能量能支持我一整周亢奋工作。
当时我的父母也不太清楚我到底在干啥,只知道我经常要去广州参加活动。
除此以外,我还在学习英语,以及去瑜伽馆上瑜伽课。
英语没有学得很好,但是从英文课的老师那里知道了“萨古鲁”和ISHA古典哈他瑜伽。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英文课程里有提供一段萨古鲁的音频作为日常的听力材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内,每天晚上都是听着萨古鲁的音频睡去。
当时并不清楚,这个有着花白胡子的老头是谁呀。只是觉得他的声音很沉稳而有力,能助我入眠。
后来,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去了解ISHA,去搜寻ISHA瑜伽的信息。
直到2018年4月,我学习了第一套ISHA古典哈他瑜伽练习苏利亚克里亚。之后的两年里,我陆续去学习了ISHA的其他瑜伽练习。直到2019年年底,我赴法工作之前,我是“带”着全套哈他瑜伽练习出的国。因为在学习完第一套练习以后,我的生活便跟瑜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而也是因为ISHA瑜伽的陪伴,我开始慢慢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
如果说2017年是一直朝外寻找的一年。
那2018年至今,我开始慢慢转向内。
向内,便是出路。
三。
而2017年经过一年的折腾后,我的生活不再死气沉沉。
工作也在发生转变。除了外在因素的诸如岗位调整之类的,更多的是我对于工作的态度开始得到了转变。
我从讨厌自己的工作,到慢慢变为,我在这个工作里,我能得到些什么,我还能怎样做得更好一些。
于是从自己独自扛下两个部门工作的累死累活一团糟到得心应手后还换来了小助手。
我从为工作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工作的一个人。
我还是不太清楚我到底渴望做什么。
渴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但目前除了工作,我还习练瑜伽,分享瑜伽,担任翻译的志愿者。
偶尔写写东西。
最近在Sara带领下,已经写了一个月的富有日记。
现在还在每天写。
这个月在参加Sara的《金钱整理》课程。
而今天一口气写下的这些文字。
是源于今天上午跟伙伴们思维碰撞的过程中,Sara提到的“流动价值”后,自己彷如某一个“卡点”又被疏通了,于是一堆“灵感”便迸发出来了。
因为我发现,从2017年开始折腾的那个自己,没有结婚没有生子现在还跑到了国外的自己。
其实就是一直在推自己“流动”起来。
我发现自己只有工作圈子,就去推自己走出固有的圈子。于是我收获了一帮不同行业的小伙伴。
我发现自己做的事情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就去推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承担一些对于目前自己来说有点小难的小任务。
我发现自己不知道内心渴望的到底是什么,于是我去练习瑜伽、学习13月亮历、写日记,因为它们都能让我向自己的内心一点一点更靠近一些,慢慢拿回自己内心的力量。
而更重要的一点是,我现在所做之事,都是我喜欢的事情。
我很喜欢某个社群,于是我愿意去为它付出一些。
我很喜欢萨古鲁的文章,我希望能让更多人受益于此,于是我去担任翻译志愿者。
在这个过程里,我并不会有金钱上的报酬。
但是我收获到的是除了金钱以外,更多的一些东西。
其中一个就是全然投入、全然付出的快乐。
而当我把自己的这些小经历分享出去以后,Sara的一句“流动的价值”,让我又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我愿意去做这些事。
除了喜欢,最重要的还有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收获。
因为所有这些花费了我时间和精力的付出,尽管没有金钱上的回报,但是它们会变成一股又一股的能量,重新回到我的体内。
就像是一份又一份专供于我的养分,让我的生命从中得到滋养,从而继续再往前走。
正因为这样的流动,我总能从中得到新的滋养,让我继续得以往前走。
这就是“流动的价值”。
尽管我现在还是不太清楚
到底自己内心真正渴望做的事情是什么呀?
到底我要怎样去过我的人生呀?
但是,当我一点一点靠近我喜爱的事物多一些的时候,我就会更加相信,我在离我想要的人生又近了一点。
今天竹溪小伙伴分享的一段话让我也觉得印象深刻。
“我们会很容易很着急,想要一下子就找到路径,一下子就清晰,就像小时候上学,考试想一下子就做对,就是正确答案,所以能慢下来,陪伴自己真正的从小事做起,探索与尝试,就很难得了。但这是我们走向自己想要人生的路径,未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既定的。”
我们都太渴望一下子知道答案了。但是人生是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呀~
当我们说,我过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很讨厌我目前的生活。
那,能不能换句话来表达,我想要过我想过的生活,我想要找到我的方向。
这样,掌控权就回到了你的手里。
而你想要的生活,也正在被你一点一点创造出来。
而花了将近四年时间去自我探索而依然在路上的我,在这四年里,我得到的成长竟然比我此前二十多年的成长都要大得多。
我想,这是我最为感到开心的事情。
我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了。
但我不比别人多一点,也不比别人少一点。
我从未像现在那样,渴望真正活出属于我自己的生命。
谢谢你看到这里。
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