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顾方舟老先生在生命最后留下两句话:“我一生做了一件事,值得,值得。孩子们快快长大,报效祖国。”顾方舟老先生一生做了一件事这一点,非常触动我。
反观现在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能,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花钱不说,孩子身上的负担实在太重。
就像我表姐家的孩子,小姑娘不仅要完成功课,还要学舞蹈、演讲、弹琴等等,很多时候晚上十二点还没休息。
去年暑假,一个朋友给我展示了他儿子的暑假安排,小学二年级,除了语数英的培训以及暑假作业外,还安排了围棋考级、网球、钢琴、游泳、书法各种兴趣班轮番轰炸。
这样跟风拼娃的做法,不仅让家长身心俱疲,孩子也常常因为达不到家长想要的效果,而被责骂。再去上兴趣班都是战战兢兢的,这种撒胡椒面不负责任的做法会给孩子童年留下阴影。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有时候下班,我常在地铁上看到爸爸或妈妈们,拖着孩子急匆匆辗转于补习班、兴趣班,他们神情疲惫,孩子眼里也无光。本来该是给孩子带来自由快乐的兴趣活动,却因为家长贪多而变得无趣起来。
孩子没有三头六臂,精力有限。与其像撒胡椒面似的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不如帮助孩子找到擅长且喜欢的领域,专注深耕就好,面面俱到只会害了孩子,父母认为的全能对孩子来说未必不是负担。
01. 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你真的了解孩子的兴趣吗?
其实,家长们这种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方法将耗费太多精力,本想为孩子好,却适得其反。因为归根结底,孩子的兴趣爱好应该是让他产生感觉快乐轻松,有驾驭感成就感的事情。而孩子不是小大人,不可能驾驭得了那么多兴趣爱好,一旦产生挫败感,本来兴趣爱好将变成孩子心中讨厌的魔鬼。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兴趣是怎样产生的。当我们遇到感兴趣的人或事时,大脑就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可以刺激大脑的奖赏回路,让人产生兴奋快乐的感觉。
兴趣并非天生存在,而是通过我们与外界人或事物不断交互引发的,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些交互过程中仅有一少部分人或事物激活了大脑的奖励机制,这一小部分人或事物培养了我们的兴趣爱好。
所以,家长可以想一想,你给孩子报那么多兴趣班,孩子真的全感兴趣吗?恐怕不能吧,如果仅仅为了让孩子满足家长对他未来的期望,那请给孩子喘口气、发发呆的机会。
02. “被迫的兴趣”让孩子成为了“忙碌儿童”
为什么孩子背负了那么多兴趣爱好,其实家长是把成人世界的快节奏,急功近利的焦虑带给了孩子。但是,孩子需要用孩子的方式来成长,他需要了解和解决童年期面临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曾发出警告,现代生活的压力正在驱使儿童过快地长大,并使得他们的童年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家长都期望孩子学习成绩好、在兴趣活动比赛中获胜,以满足父母的情感需求。
大卫·艾尔金德把这些孩子称为“忙碌儿童”,我们看到那些奔波于各类培训班、兴趣班的孩子就是这样。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真相是这些“忙碌儿童”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前年,我曾经听过哈佛上海中心招生官王颐先生的讲座,他介绍,哈佛的确需要哪些成绩顶尖的学生,但在成绩之外,他们还非常看重申请者对某一兴趣爱好的痴迷程度,他们青睐的不是哪些抱着一摞摞证书的人,而是哪些谈起某一兴趣话题,眼里有光,讲起来滔滔不绝的人。
因为哈佛更重视个人成长和潜力,而特长应该是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的自然延伸,课外活动是孩子自己用行动完善自已的过程,而不是为了特长而特长。
抛弃那些撒胡椒面式的教育模式,我们来了解一下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的正确姿势。
03.拒绝面面俱到,找到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正确姿势
① 去伪存真,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优势
引导孩子多去尝试,比如在时间允许之下,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内的社团活动,鼓励孩子学会走出教室和课堂,参加一些兴趣小组。
另外,家长在日常的生活或者实践活动中,或者亲子旅行中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孩子的兴趣点其实要靠家长发现。很多时候孩子已经表现出来兴趣点,只是家长没有观察到。比如怎么发现孩子有音乐特长,肯定是首先让孩子接触音乐,接触乐器;比如怎么发现孩子擅长绘画,首先孩子要有接触绘画的机会。
如果有机会,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策划一些活动,多给孩子独立做事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特长。多给孩子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家长再多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才能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② 借鉴网络游戏成瘾原理保持孩子的兴趣爱好
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之后,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孩子保持兴趣,不能三分钟热度。那么,我们先来看看网络游戏是如何让孩子上瘾的。
成功的网络游戏让玩家可以不断地通过做任务,及时快速的获得正向激励,游戏角色所解锁的每一个关卡,完成的每一项任务或者副本,都会千差万别,这种新鲜感持续的灌输进玩家的原始神经回路,激励用户的大脑不断分泌多巴胺,只要有新鲜剧情,就会持续抓住玩家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那么保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借鉴游戏关卡设置的办法,这也就是为什么兴趣班热衷举办考级的道理,因为这样可以不断刺激孩子和家长,让他们获得正向激励。
但这种仅仅是最浅层次的做法,而更厉害的做法,需要让孩子在发展兴趣爱好的时候,产生内在动力,即他的兴趣爱好能不断给他自身带来成就感和获得感。因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的需求。
如何利用网络游戏成瘾原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长久的保持下去呢?具体该怎么做?
1) 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动力
孩子对某一兴趣爱好表现出热情,是因为孩子在其中找到了快乐,那么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保持这一快乐源泉,就像某些人在游戏中会忘掉现实世界的烦恼一样,孩子在兴趣爱好中也能找到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我们在冬令营开营仪式中,常常会放一些名人明星的照片以及简介,每到这个时候孩子们都像被点燃了一样。有的说想成为莫言那样的人,拿诺贝尔文学奖;有的说想像郎朗一样,成为钢琴大师;也有说要想屠呦呦一样,成为科学家!
这些就是孩子的内在动力,他代入角色,幻想未来成为那样的人,他们确实也有机会成为那样的人。
2) 及时给予正向奖励
找到内在动力之后,还需要及时给孩子正向奖励。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心理学实验。他从一所学校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并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学校,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但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并对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求知欲旺盛。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丑小鸭实验”。
实验认为,外界的赞许是令孩子努力向上,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一句“大吉大利,今晚吃鸡”那么有号召力了,因为这代表了你在游戏中闯关成功,你期望外界给你赞许。
而及时正向的激励和赞许,有助于孩子提升信心,期望获得荣誉感,培养孩子的兴趣也是如此。
3) 不断“闯关”,制造新鲜感
新鲜感对孩子来说至为重要,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探索,对一切好奇。当兴趣爱好让他觉得单调乏味,他就有可能会放弃。
所以,培养兴趣爱好,一定要让孩子有闯关的感觉,让他觉得每次经过努力之后,确实取得了突破。
就像王者荣耀里,获得一个更高段位、稀有皮肤、高级英雄等设定都在为用户持续提供新鲜感,在不断闯关中期待未知,在完成任务后获得成就,循环不断刺激大脑产生兴奋,所以玩家欲罢不能。
如果家长借鉴这种设定,给孩子的兴趣爱好设置出“段位”、“宝箱”之类的设定,不断闯关达到更高“段位”,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后给孩子奖励“宝箱”,这样不断制造小惊喜,让孩子尝到新鲜感,他自然就会“上瘾”。
如果孩子从兴趣爱好中找到自我,发现自我,并乐在其中,那么这个兴趣爱好他不仅会坚持一生,有可能还会影响孩子一生。
③ 能力范围内找“高手”指教
发现孩子兴趣点之后,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找到更专业的老师或者发掘身边朋友的资源、社会资源,找到孩子兴趣领域的专业人士,让孩子接触到最正宗的最专业的教育。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有突破,就像游戏里闯关一样,每一次提升都会给孩子带来激励,不断刺激孩子分泌多巴胺,保持持久的热情。
另外,如果没有条件,也可以用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多搜集孩子兴趣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现在一些视频网站都有相应的教育频道,这些资料并不难获得。
比如,之前我们做研学旅行活动中,北京的孩子要去江苏和浙江学习探究“吴越文化”,我们先是请了一位出生在绍兴的专家给孩子们做了一次讲座,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之后,我们又整理大量的有关吴越文化的历史、人文、自然等领域的视频资料,孩子在去杭州的高铁上,可以查阅这些资料。孩子们收获满满,也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写了有关吴越文化的诗,吴越建筑特色的话,甚至还发展出了研究“吴越文化”的小课题。
孩子在这个不断学习刷新认知的过程中有了成就感,回家后,不少孩子还会去考家长一些问题,而家长常常答不上来,孩子却能说得头头是道,这给孩子带来了自我成就感,获得了高自尊。
④提升专注力,保持热情
培养孩子兴趣爱好方面,家长还有一个头疼的问题,就是专注力提升,那么如何提升孩子专注力呢?先来看一个故事。
比尔·盖茨的母亲曾经让盖茨和巴菲特分享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俩都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专注!
比尔·盖茨小时候调皮好动,做事三分钟热度。外祖母为了培养他的专注力,就带他参加各种培养专注力的游戏,如下棋等等。后来,也因为从小培养的专注力,他常常在编程中能保持持续的热情,通宵达旦也不分心。
其实,家长们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常用的“反口令”游戏。即孩子根据家长发出的指令做相反的动作,当指令是“举右手”的时候,孩子要举左手,如果没有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出错,这个小游戏就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的专注力。
有了专注力,孩子在兴趣爱好方面才有深度探索的可能,才能有所成就。
⑤为孩子创造表现的机会
如果孩子在兴趣爱好上投入了足够的热情,那么家长就需要多创造一些能让孩子在这个兴趣点表现的机会,给孩子提供更高的舞台,让孩子有更多获取成就感和价值的机会。
一方面鼓励孩子探索,另一方面就是要找帮孩子找到能体现孩子价值感的平台和机会,有成就感之后孩子会产生更强的动力。鼓励不仅是口头上的,更多的是要给他真正的平台展现自我。
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会“上瘾”,更为专注,家长也不必报那么多无用的兴趣班,花冤枉钱,却徒劳无功!
04.结语
花苞很多,都不开的话,就要剪掉一些,让它专注开一朵花。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一样,一定要放弃掉一些,让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得以绽放。锁定孩子真正的兴趣爱好,通过游戏原理设置孩子的进步阶梯,这样家长省钱省心,孩子也能更专注,就不必再身心俱疲地奔波。
作家娜塔莉亚·金兹伯格在《小小的美德》一书中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我们需要谨记的一点是,让他们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如何让孩子高效成长,但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是每个家长都要试着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