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旁白
这是一个太多人追求更快、更大、更强的时代,兼并、扩招、量产,看着貌似没什么问题,但是管理的质量、成果的质量和收获的质量却往往很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于是业绩下滑、竞争力下降和营养味道变差……已不可逆。
看似外因纷繁复杂,实则基因使然。
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说,也许我们的某些认知从一开始就是错的。
我深以为然。就像传统的原子思维已经无法解决量子时代的问题。
在原子思维的时代,牛顿认为宇宙是一个大的机器,作为底层学科,物理学成为了管理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泰勒认为组织也是大的机器。在这个大的组织机器里面,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部门,而且是自上而下被管控的。员工是被动的生产者,是部门的操纵者。
然而,时代在变,竞争加剧,不确定性增加,总有新的思想、新的人物、新的企业、新的理念横空出世。
更侧重在不确定状态下,对事物做出的研究,更注重思维在与时俱进状态下随机应变的“量子思维”渐渐登上历史舞台。
就在很多企业疯狂做大做强的同时,海尔在悄无声息中完成华丽转身,与其在“薄如蝉翼”的利润之下虚荣挣扎,不如主动求变,期待涅槃后的重生。
虽就死但仍有一生。
庆幸的是,张瑞敏和海尔在如履薄冰中完成变革。
难怪大象骑士郭士纳也对张瑞敏的魄力赞不绝口,如此恢弘伟绩,前不见古人,后难有来者。
然而,张瑞敏在回望之时发现,虽然已经把握住了时代脉搏,但却被雷军和小米捷足先登。
过去的几年,小米虽然几经波折,但凭借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迅速完成了产品和物联网的关键布局。裂变中的小米虽在董雷之争的十亿赌局中惜败于格力,但谁又能否认小米弯道超车的爆发力和生命力呢?
1 开场
在海尔的华丽转身和小米的迅速崛起中,量子思维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相比求大和求稳定的“原子思维”,“量子思维”更强调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系统,是由无数个能量球共同作用组合而成,每个能量球都彼此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球体在彼此碰撞时不会发生排斥,反而会发生融合,正是这样难以估量的彼此融合,衍生出众多新的力量,蕴藏着无群无尽的正能量。
也就是说,传统的团队更注重面上的组织完善,而量子管理更注重深度的链接,“小而美”的管理体系下,每一位成员都是有着独特“小宇宙”的能量球,彼此的碰撞都会擦出绚烂的火花,无数的灵感和创意为团队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聚则众星拱月,散则群信闪耀,像极了雷军为小米制定的战略是:“从零开始,孵化生态链企业,每家公司只做一个产品,最终形成一支舰队”。
而雨悦的私董会,也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光影:
严选、强联、深度链接,用心做事、精致的小而美哲学,持续深耕的护城河。
充满期待。
2 初探
2019年4月12日10:53在雨悦的年目标群中,看到了雨悦【神秘小社群招募】,
目的用了5个关键词:成果、氛围、输出收获、内测、核心。
要求用了4个关键词:有时间+有意愿+会玩+会写。
其他关键点:价格低、时间短、范围小、严格筛选。
招募贴流露出来的内容已经诚意满满了。
我和雨悦的认识缘于2017年永澄老师的一次共读课,之后见证/听说了雨悦的超能量光速成长,在各路知识付费头部大V学习营称王称霸~
陆续看到了她的其他小伙伴开的课程或社群,一直没见雨悦有动静,之前我就是蛮期待的。现在看到了这样一封招募贴,想都没想直接就在第一时间转账了。
我可是专门留意过朋友们给她的评价:超级厉害、无私分享和用心暖心~
当对一个人认可和相信的时候,没什么可想的,所要做的是考虑如何入营,如何去做好入营之后的事情。
在短短的500字的招募贴中,其实已经可以看到她成长的射影,那就是6项元规范:积极主动、刻意练习、作品声音、利他主义、同侪力量和本质思考。
我想通过看她做社群的方法,找到她的成长路径,萃取成长模式,迭代自己的成长体系。
然而,我在这十五天里面却看到了另外的一种思维模式,原来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在一开始就是错的,换一个角度切入,也许会看到截然不同的世界。对我来说,这里的每一次收获对于我来说都是价值连城。
突然发现,陷入忙碌,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在应对时,只是在解决重复问题,而不是避免重复应对或批量解决。
意外之喜。
3 感受
“感受”是我在过去15天听到的最多的词之一,说了那么多年的“感受”真的只是自己曾经所理解的“感受”吗?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感受”,那就是震撼。
雨悦会特别注意引导“感受”自己的感受。
001教练和私董会。
就像我在听到雨悦的教练过程后,我可以带着“寻求感受”的目标去刻意的感受“感受”的力量,我会去探寻出现这种“感受”的原因,于是,我“感受”到了太多有价值的新信息。
曾经看到过一个关于颜色的实验:闭上眼睛回想你身边的某一种颜色,记录下来为A;睁开眼睛再看那一种颜色,记录下来为B。结果是,即使是我们很熟悉的环境,B大概率比A的数量要多的多。
这就是“目标”的价值。
当我在私董会“感受”着大家的提问,“感受”着杨帆的情绪变化时,我可以明显“感受”到大家能量的变化,就像《十面埋伏》音符之间的连接加速,节奏愈演愈快,来不及思索,带着“感受”去感受自己和身边所有人的成长。
一曲奏罢,明白其意者,意犹未尽。
002故事。
对抗孤独、牛逼记忆、念念不忘的羡慕、父母的影响、背叛、说做就做的收获、感动自己、最浪漫的事、想做但还未做、珍贵记忆……
看着这些主题词,想想记忆中,会对多少片段记忆犹新?
心理学有实验表明:对我们心里有爱和伤害影响的记忆是最容易被铭记的,那最珍贵、最牛逼的记忆就很好写了。这些“卡片式”主题的故事讲述方式,不仅让大家彼此之间更好的链接,还能让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记忆和经历,去用正面的力量去重新解读这些经历和记忆。
事实好像也再次印证了这个结论,因为最珍贵和最牛逼的主题故事会更打动人。
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说: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如何为曾经的经历赋予意义。
当看到小伙伴都在积极的为自己和彼此赋能的时候,未来的我们至少都是潜力股吧。
但我在自我察觉的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一段记忆没有爱也没有伤害,那记忆就会趋于空白?这一段的经历就可能会起不到相应的作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不善于总结的人,总是会重复的犯错。
看着身边的小伙伴在一次次把经历程序化的时候,自己还反复在一个圆圈里面反复犯着同样的错误,细思极恐。
更关键的是,有什么应对之道?
而“感受”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起点。
003答疑。
以题目为出发点,但不仅仅局限于题目,而是以点带面,通过主题学习的方式,迅速成为该领域专家,进而达到对问题思考高人一层的能级。
我在这里清晰的感受到了雨悦专注和分享的力量,为了更好的完成分享,倒逼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外包的方式),并专注于问题本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叹为观止。
4 收获
最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做事和效率,我们时常都会面临很多的选择,但做事需要有“原则”,原则一般会有两个层次:
1、把事情做正确;
2、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落实这两个层次的原则呢?
第一层次,是技术层面,“要我做”。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里,甚至进入职场的好几年,都在学习这一层的东西:别人告诉你什么,你就做什么,争取把事情做好。
但慢慢发现,生活和工作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涌现,我们需要去面临取舍和优先选择的时候,总会多去想想价值最大化,让单位时间内的收益最大化。
于是就到了第二层次,是方法层面,“我要做”。
显然后者更有价值:方向正确是前提。方法正确,勤奋才有意义,否则全是无用功。
而到底如何去做,出发点如何,切入思考的角度如何,长期的沉淀会形成人与人的巨大差异。
成长路上,有两种能力会成为我们的必备:
一种是执行力。坚决执行、铿锵落地的能力。看看身边那些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往往都会是团队或组织中的一个角色。
另一种是结构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化能力。我喜欢把重要会议拿来做反思复盘,因为这里可是蕴藏着领导决策的智慧,复杂的问题,为什么他们总是能拆解成无数个小的单元格?进而迎刃而解?
结构力是资源分配,是抓大放小,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看清事情的本质,要理顺逻辑。做到这点,需要人生的迭代沉淀。看看名人传记,了解下身边优秀人才的简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持续做有价值的事情吧,这才是从慢到快的必经之路。
听雨悦的教练过程,频繁听到一组词:触发器和转化器模型,在减重记录的结构化笔记中,又有充分体现:分区记录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状态:记录、模式萃取、灵感、失控和对标,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项目管理吗?进度、进行情况、PlanB、对标等。收获一套自己做目标的框架。
模式萃取的结构化思维太厉害了,是文章的核心,好的模式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呢;模式代表了思维的方向。
在雨悦的结构化笔记中,我看到了成甲老师反思绝技的集大成:萃取模式,案例化自身经历,形成自己的临界知识~包括永澄老师的思维→模式→框架呈现→成果。
关于道术器用。做不到一件事,往往是缺失两个维度:一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二是自己的内在模式有问题。关于睡眠或精力管理的问题,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呀?道之后,围绕精力管理的公司,引出很多的模型和工具,这知识整合的能力也太厉害了。
关于从学到到做到。精力管理的公式,我在雨悦的文章中见过,也用了精力管理的表格,用一个公式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还会用定量的方式去做梳理,一目了然。
在她的教练技术里,我还感受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好的问题可以激发潜能,本身就是在解决问题,感受到了能量的流动~
5 印象最深
从名字这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看看宇宙最强舰队的家人们:
全宇宙最有能量最温暖的教练-雨悦(能量、温暖)
才财色兼具的宇宙热情暖心的子牙(热情、暖心)
宇宙最具热情勇气高效成长的小白君(热情、高效)
热情积极努力向上的王叮当(热情、积极)
将爱情写满世界甜死人不偿命的杨帆(爱情)
有才有财很幸福的暖人—冷静(幸福、暖)
会带你吃肉夹馍的倾听者慧灵(倾听者)
永远18岁带有好奇心的小仙女泡沫(好奇心、小仙女)
世界最好玩最有趣设计师的饭饭(最好玩、最有趣)
会赚钱的仙女媒体运营人-宇哥(赚钱、仙女)
当我第一天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我就尝试通过初步的了解去做一个同伴的画像,然后通过大家的故事和发言把画像更丰富化,这样可以尽可能的为大家多做些事情,也可以更好的与大家融合在一起。在所有的家人里面,我和慧灵的名字中,是唯二的两个未带形容词的人。(我反思了自己,并调整了自己的某个因子)
都说字如其人,上面的关键词几乎都囊括了每个人的特点。里面使用最多的形容词是:温暖、有趣、热情、积极等,这可都是属于“白”魔法的词汇范畴。当一个团队大部分的人都是如此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好的学习氛围了。
我们的链接,也许才刚刚开始。
6 如果再来一次,为了让自己收获更大,你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回顾全程,如果给自己打分的话,只能打7分,其中2分是给笔记整理环节的。
如果还有机会,我会从以下三方面做出努力:
001 完善笔记。第一次整理群精华类的笔记,在结构化方面还有待提升,这点可以做的更好。
002参与社群运营。这次的私董会社群运营让我大开眼界啊,如果能够参与到社群的运营中,那一定是会有更大收获的。如果能够参与到社群运营中,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a.提醒大家私董会进程,毕竟15天很快呀,大家一起珍惜起来;
b.在最后颁奖时候的颁奖词曾经写过无数,嘿嘿,希望我的颁奖词可以为私董会增色;
c.就某些专题,比如提问的威力等做一些纵深的资料分享。
003提前准备分享。分享过程参照雨悦答疑过程,做一次解决问题式的答疑。这次虽然也分享了DISC和写作,但略显仓促。
004报名速度应该更快点,准备一口气把前七次的名都报完,召唤神龙。
7 今后,你会在生活中用到在私董会中学到的什么?
私董会(问诊模式的升级版)之前我都已经有过多次实现经验了,但是每次都会有一些问题,还未打通,雨悦提供了一次现场的控场演示案例,这些以后可以直接使用了。
关于社群运营,这次也学到了很多方法,但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要同频和积极主动的小伙伴,要一起做事情。
在私董会的提问中,雨悦的追问总是能直抵关键,提问的现场演示,让我感受到了提问的威力,马上用起来了,这是以后需要重点提升的一项关键能力。
雨悦的结构化笔记中所展示的萃取模式和道术器用模型,值得去持续深耕。
8 你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为二期私董会做准备,把年目标再重新梳理一次,以15天为单位,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澄清目标。
反复查看私董会的精华内容,梳理收获和所学,把学到转化为做到,先提升执行力,再提升结构化思考能力。
这个时代,厉害的人很多;但是极致用心专注做事的人没那么多了;极致利他又无私分享的人就更稀缺了~
这样的人,一定会成大事,也一定会活成灯塔,向雨悦看齐!
再次感谢雨悦的平台和小伙伴们一起共创的珍贵学习经历。复盘还未完,已被礼物淹没,等着雨悦的私董会压轴礼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