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长篇连载《辞职》34:那支的沉重签字笔
马可
1
大姐走进来,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父亲的手术准备好了,明天便可以做。
今天要签字。人家说了,儿子回来了,要儿子签,闺女签字不好使。
大姐额上沁出了微微的汗珠。
大姐勤奋,她从不偷懒,这里重活小的时候她是老大尽着干。现在,四个兄弟姐妹,三个都天南海北,留下她,很累人的跑前跑后的,是她。
父母年纪大了,大姐尽孝最多。
父亲教学多年,如今落下了不少后遗症。尤其是自己的后背老是沉甸甸的,很不舒服。
大姐回到家,一吃过饭,父亲就喊大姐的名字,大姐一听到,知道活儿来了。
就开始用手使劲帮父亲拧后背,一下,又一下,直到两个手的拇指和食指没有一点力气。
父亲半睁半睡,倒很是享受。
父亲不喊停,大姐就一直拧。
后来父亲的背像板一样打硬了,在家常常是母亲帮他拔火罐儿。一拔一大排。青紫青紫的,父亲也不叫疼,还是很舒服。
马可回到家,也替父亲拧过背,也帮父亲按摩过胳膊。
不是件轻快活儿。
但是父亲有要求,孩子们总是要做。
老人家,就这点要求了,不满足,说不过去的。
2
现在父亲好好儿的,居然要放支架。
放支架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因为在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他,心脏里面毛细血管有堵塞,其中三个地方比较明显。
父亲和母亲问,出现这一情况后果怎样。
医生说得轻快,心脏就不能跳动了。
医生说,现在堵得不厉害,放支架还行,如果再发展得厉害了,到时候想放,来不及了。
这一点,就激发了父亲放支架的决心。
当然,还有一点助缘。父亲作为退休老教师,大病住院,报销的比例也提升了,算下来,放下三个进口支架,自己担负的费用只有两万多块钱。
可以承受。
一是有危险,二是有能力排除。医生负责手术,经济负担又不是很重。
于是父亲兴高采烈来到医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医生说,只要一做完,呼吸就通畅多了。
父亲等待着。
大姐说,本来做手术不准备告诉马可的。但是医生说,这么大的手术,不告诉儿子,不合适。
因为医生的一句话,马可才知道了这台手术。
同时,也是因为马可知道了这件事,医生后来很不高兴。甚至气极败坏地说,马可一点儿也不孝顺。
3
在心脏里面放金属东西,无论是金的铝的还是不锈钢的,想一想,就觉得让人不舒服。
对于父亲的病,马可见到父亲的时候,心里的压力就少了一半儿。
他没什么大病,但是身体稍有不适,谁都希望能够更好,这是人之长情,父亲这样想,没有错。但作为子女,我们有什么样的办法去劝解呢?
马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万能的朋友圈。
在一个群里面,发现了一条微信。这条微信,讲的就是关于心脏中放支架的。
道理很简单,放支架,是为了把原先变小的部分撑大。
找到狭窄的地方很容易,造影技术现在已经畅通无阻。把变窄的部分撑大,也不是十分复杂,只需要手一按,啪地弹出一个金属支架,便也做到了。
看着问题解决了,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吗?
那条微信的惊人之处,就在于将一个最完美的理论,说透了背后的种种弊端。
微信的内容是用发展的眼光之后。放支架,首先没有解决为什么会变窄,这一根本问题。
从这一条上说,它不讲究。
第二条,是解决不了下一次的问题。
因为放了一个支架,那个地方变得粗糙,粗糙的地方反而更容易堵塞。下一次,怎么办?放过支架的地方永远不可能再放第二个支架了。
从这一点上说,支架是祸患。
马可不是医生,但看到这则微信,马上转到了家属群里。
现在这个社会,只要你有观点,总能够被求证的。
马可当过记者,有一些医生资源。
拿出电话,当众去打。答案在两说之间。
先问了一个人民医院的专家,问的心血管内科。内科专家的答案是,放支架没有必要。至于医生给马可说的,已经堵到了百分之七十,再不处理,病情很严重的说法。这位朋友给马可的答案是,那也纯属医生吓唬人,人到了血管堵到百分之九十九,他们上了呼吸机,给病人处理的办法,也是有的,所以不用担心。
最牛医院里的人,现在到另外的医院去干副院长。马可上次父亲身体不舒服,腿长期肿,用什么方法也不见效。
那次来F城,马可带着父亲去见那位大夫。
不到十分钟, 看完病,开了药,几十块钱,解决问题。现在父亲还用着那个大夫的药,腿不肿了,情况很好。
因为有了前面的遭遇,后面的信服就成了水到渠成。
马可不放心,把片子送给了另一位外科的大夫。
这位大夫是全科医生,一看片子,说立即得做,病灶很明显了。
至于后遗症的问题,那位大夫说,喝水都有后遗症,吃饭也有后遗症,那就不吃不喝了吗?
话糙,理不糙。这个时候,就取决于一家人怎么取舍。
4
拍板的事情,不是个好活儿。
父亲的病,一家人都关注。马可是长子,虽然两个姐姐在上面,做主的事儿,一家人看马可。
马可感到了压力。
一边是父亲希望做,他希望回到几十年前的通畅情况之下。
希望自己一口气爬六楼不费劲儿。这种希望有没有呢?医生给他说,做了支架之后,情况会好很多。
一边是医生的热情度很高。已经安排好了病房,而且明天手术,只要马可签字,一切都不是问题。
另一边是母亲。母亲从马可回来,就没多说几句话,只是听。
听马可与大姐交流,听马可与大夫交流。
从内心来看,母亲也希望快把手术做了,父亲身体能够更好一些。
父亲虽然七十多,但是他生活单纯,时时处处的做法,都像是个七八岁的孩子。
马可想,可能与父亲长期做小学老师有关。与孩子打交道多了,心智便一直会停留在自己熟知的事情上。
马可不能再多想了,医生催了两遍了。做手术,签字;不做手术,给话儿。
马可没有办法。自己是长子,还有次子呢。
于是打电话给马加。
马加在贵州,已经放学了,在家里看孩子。
马可接通电话后说:“马加,父亲病了你知道吗?”
马加:“知道。”
马可:“咋办?”
马加:“哥,你说。”
马可:“我说不准才找你的。”
马加:“做手术,钱准备好了,需要我回去,明天飞机。”
马可:“不用回来,拿主意,现在。”
马加:“父亲的身体很重要。”
马可:“所以你的决定是。”
马加:“父亲怎好怎么来。”
马可:“那怎么好呢?”
马加:“哥,我离得远,你拍板,我支持。”
这个电话等于没打。
马可挂了电话,医生还在门外等着。
医生:问好了吗?
马可:还没有。
医生:这次让你回来,是让你签字的,你就不能为老爸多想想,给老父亲治病,你还这么舍不得?钱是你们四个人出,报销之后也没有多少。
马可:我们出钱,给你心脏里面放上几个,你愿意吗?
医生:你这不是说话。
马可:所以这事儿很重要,我们需要再思考一下。
医生:我们快下班了。
马可:你们先下班。
医生:没有定下明天的事,我们不能下班。
马可:那你耐心等一下,我们马上决定。
医生:那快点。
5
病在谁身上,还得听谁的。
马可问父亲:爸,你说咋整?
爸:这,我可不知道,不懂。
马可:妈,你说呢?
母亲:我们要知道,还叫你回来做什么?
马可:大姐,做还是不做?
大姐:你要不回来,我们早做了。但你一放那视频,又听你们那里大夫的建议,我也说不准了。
马可看着一圈自己最亲近的人。
这一刻,病房里很安静。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都躺在各自的病床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直着耳朵,听着事态的发展。
病房门口,医生拿着签字夹,穿着隔离衣,在等一个准信儿。
马可:爸,咱们这样,你看中不中?
爸:什么?
爸提高了嗓音,他本就听不见,这个时候,他目光盯着母亲。
母亲:你别乱问,孩子还没说结果呢。
马可:手术做了,结果好,也有可能还不如现在。
母亲:嗯,是这样。
马可:现在爸没什么大问题,上哪里都能去,而且也没有什么大碍。
母亲:嗯,就是。
马可:现在爸也七十多了,人上了七十岁,再去折腾,危险系数很高。
母亲:嗯,可说呢。
马可: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拿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去赌一个无病无灾的现在呢?
大姐:那要是父亲出了什么问题呢?
马可:没听大夫说吗?人堵到昏迷,上了呼吸机做支架,也不晚。
母亲:那咱就再等等?
父亲:你说什么?
母亲:你先别说,我们正商量着。
父亲:我听你的,你说咋办咱就咋办。我没意见。
母亲:放心吧,出不了人命。
马可:那就咱求个稳妥吧。
母亲:我看行,咱们老家,邻居胖妮的老伴,也是心脏不好,做了手术,放了支架,结果怎样?没出半年,人走了。
父亲:你说财宝?
母亲:这你咋听见了?
父亲:我,他的事儿我知道,好歹不要成了那种情况。
母亲:所以给你仔细商量呢。
马可:那咱们还是手术暂缓吧。
大姐:我觉得也是。
母亲:那只能这样了,让你白白跑了这么远。
马可:看你说的,只要父亲身体好好的,不用做手术,免了身体的一个伤害,我再跑几趟也愿意。
医生:那意思就是你们手术不做了呗。
马可:是的,暂时不做了。
医生:那你签字,家属放弃手术治疗。
医生递过了本子。
理讲通了。但是看到这个本子,马可心里突然就跟压了千斤重担一样。
但是狠狠心。一落笔,字签了。
马可猛地把笔扔在了托盘上。医生头也不回走了。
马可知道医生心生不满。
医生前期做了动员,一家人都同意做手术了。马可一回来,医院没了六万元的收入,不满也在情理之中。
马可心里的石头刚落地,电话来了。
通知马可返F城。
回去的这条路,与来时一样长。
但回去之后的那道门,打开了另一个马可的新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