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主题:
浅谈儿童阅读教育的科学性
二、要点:
1、为什么要讲科学性
2、儿童才是阅读的中心环节
3、几点补充
4、听课小结
三、主讲人:张同庆
附:
部分笔记分享:
一、为什么要讲科学性
1、阶段性的变化:
(1)从无知到愚昧,从迷信到被动盲目和被外在束
(2)从经验到直觉,从常识到有时有效和更多时候无效
(3)从理性到逻辑,从规律到边界内普遍有效、效率高和自由
2、规律与科学结合的力量,不能只停留经验结合去讲儿童阅读。
3、钱伯斯的阅读循环圈:选书、阅读、回应。
循环圈的中间环节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如何去发挥协助者的作用,没有明晰。
4、启正童阅,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循环圈:孩子当下阅读兴趣和能力。共读陪伴、反馈和奖励、引导激发兴趣、时间环境氛围、选择合适的图书。
二、孩子才是儿童阅读的中心环节
1、儿童阅读科学性的基础首先必须建立在对儿童的理解上。
2、心理学、认知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等深度研究儿童心理、思维、语言、认识、个性等方面成长发展的学科是基础。
3、同时除了了解和熟悉儿童发展普遍、一般、共同的规律以外,还要深入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个性特点、不同潜能和不同节奏等。
4、为什么读写绘课程对儿童那么好?儿童思维、语言发展特点、工作记忆容量、分布式认知。比看图写话要高效一百倍,看图写话是被动的。读写绘是看了好书之后自己去画画再去写作创作。
5、在教学设计各个环节铺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整,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
6、为什么阅读传记对儿童好处多:镜像神经元、代入和自居机制和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自我同一性没发展好,就会很容易出现精神内耗。高年段的老师应该多带孩子看看好的人物传记书籍。
三、几点补充
1、加强儿童阅读的科学性,爱和相信仍然是根基。
2、不要迷信科学,科学尚在发展,有边界和限度。
3、认知和实践并举两者结合才能提升科学性。
4、科学不能代表一切,人有追求、有爱,这是不一样的地方。
5、不要过于盲从,科学不是万能的。
6、不要天天只是读书,要调动情感、调动爱和心中的澎湃激情多读书的同时多实践。
四、听课小结
在阅读的教学和引导儿童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在充分了解儿童、读懂儿童,不仅要有爱和相信这两大根基,还要科学施教、科学引导儿童阅读。广泛阅读心理学、儿童发展相关的专业书籍,也是提升我们教师育人能力的必备基础。引导孩子读书也不能单调地只是天天叫孩子去阅读而已,应该把阅读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阅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