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经常发一些上海的好景好色,就有北方的朋友问我是不是觉得上海什么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地方吗?当然不是这样子啦,就象人无完人一样,上海也有许多不足这处,今天不妨听我吐槽一下。
首先从黄土高坡刚来上海时,老觉得上海的天很矮,云很低。比起北方的秋高气爽、天高云阔,往往会让人感觉到很压抑,就象从层高3.5米的大开间搬到层高不到2米的小阁楼中。有时候甚至觉得那云似乎就在头顶,举手可触。我开始以为是海拔的关系,但想想海拔高的地方天应该比海拔低的地方更低些,所以应该上海的天看起来更高些才对。最后上网查了下有种说法说是北方空气湿度低,云层位置高,空气透明度好,所以显得高些。而南方空气温度大,云层位置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雾,透明度差,看上去就低。想想也好象也是这么回事。
可能就是这种压抑感再加上海拔比较低(上海海拔高度平均2.19米,从医学上讲,最适合人类生存的海拔高度是1500米,这一高度能使人心跳频率加快15%-20%,感性思维大大超越理性思维。人类的本能在这个高度得以最大化释放)让上海人多了份婉约,多了份谦逊和理智,而就少了那份北方的豪爽、大气和冲动。象我这种笑点比较低又有些大大咧咧的人在刚到上海有时总会因为笑得有些放肆而引来周围一些异样的目光。但不知是现在出外的少了还是入了乡随了俗此刻想来已很久好象没有过那样的场面。出外有时看看天还会觉得矮,但已没有初来时那种压抑感,这肯定是入乡随俗了吧!
其次是上海天亮得特别的早,尤其是夏天早到四点多天就亮啦,比西安足足早了两个小时,而亮得早肯定黑得也早啦。所以冬天有时五点不到就黑啦。这让习惯于日出而起,日落而回的我开始真有些不是很习惯。早上往往是还没睡够就被亮光耀得眯开了眼,要睡也再睡不踏实。而晚上天一黑就想回家,但看时间有时还很早。最后早起时也曾戴过眼罩再睡但也不是很舒服,直到给房间装了双层加厚的窗帘,这样即使在夏日外边太阳高照的七点我也能不被那亮光打搅了好梦。而对于天早早就黑了我是没有办法的,只能是天一黑就回家。所以每天在外好象比在西安时少了一到两小时。
再就是上海的雨特别的多,尤其是梅雨季节,有时会好多天看不到太阳,空气里到处都是水分,要是再住到一楼那地面成天累月都是湿漉漉的,柜子里的衣物,橱柜里的食物很容易发霉。还有洗完衣服是很难干的,即使是干衣物也有些潮湿的感觉。这时候只要有太阳,楼顶上定是晒得满满的,擦脸的毛巾也晒得到处是,这在北方是很少看到的。
还有上海的街道及房子路面很少有正南端北,对于我这种没有方向感的人有时更是摸不清东西南北,有太阳的时候还好些,但有时按太阳推出来的方向与自己感觉的方向总是对不在一起,那别扭别提啦,哈哈。但相比而言上海还算好的,最起码有南北之说,问路时也会告诉你往南北或东西走,比起四川和云南还是要好些,因为在四川和云南就没有东西南北之说,当地人也不知道你要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他们只讲上下左右,在这些地方当时问路时也真是醉啦。
最后就是上海的风,尤其是冬天的风那穿透性真厉害的,不论你穿多厚的衣服,她都能穿布透绒过毛直刺你的骨髓。再加上一般有风时必有雨,所以那种湿冷湿冷的感觉如果你刚从北方来第一次在上海过冬,还真需要咬紧牙关,而上海的屋内又很少有暖气,所以别看没有几天零下的温度,但足以让感到寒风刺骨,少雪薄冰的日子也会冷得呲牙咧嘴。
其它的还有上海本邦菜量都很小,公园、卖场还有庙宇都很小,尤其是七宝庙,只象是个大宅子等等。虽然吐槽这么多,但所谓瑕不掩瑜。上海的海纳百川的包容性,领先的发展速度及城市治理水平和市民文化素养,尤其是在防疫工作中被称为上海神话的全球教科书般的城市管理能力,这么多的不足根本无法阻挡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唯愿上海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