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前行的时代,眼中所见的每一个人,都被绩效驱动着。
街上的派单员,挂念着今天的派单数,也想着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来电量或上门客户;
商城的销售员,计算着今天接待了多少客户,成交了多少单,自己的销售额是多少;
路上的的士司机,估算自己今天的收入,偶尔也会看看自己在打车软件上的星级评分;
……
绩效已前所未有的渗透到每个人的世界中,或简单粗暴,或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乃至认知。
绩效是目标,也是结果。更准确地说,是人们所在组织对大家产出成果的一种目标性约束,每个人的绩效都是外生的,无论你愿意与否,只要你在这个组织的这个岗位,你就得承担某类绩效任务。
被绩效驱动的人生,有着如下特点:
1、无论你热爱与否,绩效都是组织衡量你价值的重要标尺,某种程度上也定义了你人生价值;
2、绩效目标总是越来越高,每个人都在拼命完成它,可能会激发潜能,也可能是燃烧生命;
3、绩效总是以外来者的姿态闯入你的世界,它用胡萝卜加大棒来驱动你的欲望,让你无法停止。
长期处于被绩效驱动的状态,人会十分疲惫,充满焦虑、缺乏安全感,找寻不到活着的意义。
人是肯定需要目标的,但是为什么反而在不断实现绩效的过程中反而让人痛苦不堪呢?
组织激励的深层逻辑决定了这一切。
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需要发挥人的才能,但在如何激励员工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时,绝大部分组织尤其是大型组织,选择了短期见效快的外部刺激,这种刺激是不能停止的,而且需要不断增大。个体作为刺激的接收方,如果不能转化为内驱力,那么对于刺激的剂量就会越来大,终有一天彻底失效。
如果个人无法从内在找寻到完成目标的意义感和动力,一切外在事物对其都是无意义的,最终会陷入各种负面情绪中。
这就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