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志愿者的课程开始一周了,认真学习了下发的课件。即便是态度很端正,但鉴于自身能力所限、年纪增长、以及学习习惯性不能专注等原因,虽然对安宁疗护有了更深更清晰的认识,但一些记忆性的知识点还是很不过关,而且听看视频常常睡着。昨天点击了考试,之所以敢在粗略学了一遍之后就点考试,是因为有三次考试机会,最后结果取其中最高分,所以就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检验下学习成果,最后打了76分,勉强通过,很不满意,需再接再厉,不能再打无准备之仗。事实证明没那个能耐。
昨晚我所在的协和11组开了1阶分享会,我认真听了两位老师的串讲和其他老师的分享,中间也曾很想表达下自己的体会,无奈就点麦开口这么简单的事情,最终败于自己由来已久的对当众发言的怵和怯,张不开嘴,屡试无果还是安于默默倾听。
再次感到特别荣幸的是我们组里有多位专业医护人员和资深志愿者。他们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对疾病和死亡更多更近的接触和思考,资深志愿者有很长时间的安宁疗护经验和心得。听他们的讲解和分享,使我巩固了课件里学到的要点,加深了记忆,理论得到例证,对安宁缓和医疗的认识越来越明晰。
徐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如果你此刻正在面临死亡,请使用三个词来形容你当下的感受;二是面临死亡用一个词评价自己的一生。她分享了一个她护理过的晚期肺癌患者的经历。两个月前这位患者最后一次入院,插了胃管、尿管、氧气管,但是意识清楚,对各种插管很抗拒,当徐老师问他身体的感受时,这位七十多岁的知识分子哭了,说没有其他词能形容,就是单纯很痛苦。当被问到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一生时,他很笃定脱口而出:“无憾”。在生命终末期,能这样评价自己一生,很少有人能达到。后来老人选择了社区医院,不再接受插管等过度或无效医疗,不久前安然离世。
好几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思考。有人说,“不甘心”,也有人会用“等待”、“准备”、“接受”、“安排”或者是“放下”的态度来面对死亡。有的老师在假设面临死亡时,用勤奋、问心无愧评价自己的一生,有的希望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地帮助到更多的人。我由衷地敬佩他们,假如能在生命结束时无憾此生,那应该算是幸福了吧。
这两个问题,我会怎么回答呢?其实是很难想象的,但是我想在学习了安宁缓和医疗的一系列专业知识和理论之后,面临死亡,首先医护人员和我们这些志愿者肯定是没有那么恐惧的,死亡是一件必然发生的自然而然的事情,我会坦然接受,珍惜并安排好短暂的有生时分,把有意义有价值的值得保留的东西交待给家人,甚至想到手机和简书、QQ、微信的密码,毕竟这里有许多的记忆和相片文字,必须留给他们,念想需要有我的记忆来抚慰,他们的经历在我的记忆里需要交还给他们。该对家人的道歉道爱道谢道别争取都道了,把没有意义的衣物用品等身外之物都最大限度提前清理,不想在死后麻烦亲人,占用生者的空间。
这些年朋友同事家人去世时我经常帮忙,看到老人离世后,家人把他们的衣物大包大包扔掉或者装进棺材里,我爸当年去世也是把衣服都铺垫到棺材里,这还好些,扔到垃圾箱的那些总不免让我很心酸,毕竟火葬居多,扔也是自然的事。我总想如果是我,只要意识清醒,我一定提早做准备,身后不给别人遗落太多遗留问题,干干净净来到人世,争取极简方式离开,安安静静尽最大可能不给别人增添负累和恐惧害怕,这是爱护家人,更是尊重自己。
面对死亡,活着的人也许痛苦更深更持久,不仅承受着护理压力、经济压力,同时也承受巨大的精神上的折磨。安宁缓和医疗的介入,不仅帮助即将离去的人,也会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疏导家属,帮助生者度过亲人离去最难熬的时间段。这是一位老师的分享。
扎西卓玛老师的分享很多来自她做志愿者的亲身实践。活着有活着的尊严,死也有死的尊严。安宁缓和医疗其实从本质上讲就是如何让自己死得好些。我国安宁缓和医疗领头人北京协和医院宁晓红大夫说,作为安宁缓和医疗医生,我强大的背后是有缓和医疗的理念和知识。有足够的知识体系,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这些知识和理念就会变成一股力量,帮助我们克服恐惧,支撑我们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生的时刻无法决定,但是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死”。中国人忌讳谈死,可如果我们从现在开始对死亡做好认知和准备,最终的恐惧情绪就会减少很多,让生的愉悦和死的坦然都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我们这些安宁疗护志愿者就是战胜死亡恐惧最有力的后备军。学习、接受并传播缓和医疗的理念,帮助更多人能克服对于死亡的恐惧,安然、舒适、有尊严地离开,把遗憾减少到最低限度。
安宁缓和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只有在一线城市有试点,离国外先进水平相差很远,帮助普通大众提高死亡质量,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我们目前能做的是意识层面的提升,加强自我认知,加强同理心,尊重病患的意愿,减少过度医疗和无效医疗从而减轻痛苦,心理和意识层面的东西可以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也是我们参加学习的目的,这位医生老师的分享,也正是我心里想表达的。
通过持续学习和共同分享,我希望我能越来越接近一个专业安宁疗护志愿者的标准,能为他人做些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