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看电影宣传片,你会觉得又是一部励志减肥逆袭篇,但是真的走进影院看完后,你会沉思,然后发现她在讲述的和实际做到的,从来都不是一个“减肥逆袭,打脸别人” 的故事,而是一个专注于内在的成长故事,是无论输赢,都要去自我实现的斗志。这影片里面,贾玲用杜乐莹的故事阐述对女性自身和对世界的理解:如果有一件事必须要做的话,就是要先好好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影片中的杜乐莹因为体型肥胖,大多数时候,她要么被不怀好意的人肆意嘲笑,要么直接被忽略。她害怕冲突,总是习惯性地低着头,同时又会不自觉地讨好周围的人,但依然无法阻止他们一次次的漠视和奚落。自卑和内耗,就在这样的伤害下,越积累越重。后来,她开始逃避与人接触。可是越逃避,就越不善于和人打交道,最后,干脆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肖申克的救赎》中有句台词:“心若是牢笼,则处处皆为牢笼,自由不在外面,而在于内心。”杜乐莹为自己设了限制,陷入了无尽的内耗中。
后来,在和昊坤的交往中,杜乐莹渐渐发现了拳击的魅力。“我想赢一次!我要参加拳击比赛!”她听见自己心底在狂热的呐喊着。可是,当周围的人听说她要参加拳击比赛,每一个都是难以置信的惊讶:“你胖得走路都费劲,还打拳击?”“都老大不小了,想啥呢?”面对这漫天的质疑和诋毁,杜乐莹这次没有选择退缩和逃避,而是想要坚定地为自己活一回。
电影中有一个长镜头,是杜乐莹一层一层爬上出租屋的楼,每一层灯光亮起,再熄灭,暴雨如注,她走进自己的房间,屋里的灯是唯一的光芒,窗户不知为何大开着,直至天明。
为了避免剧透,不在这里解释这个镜头,但和影片结尾的情节呼应后,看过的人都会懂,那是多么能够诠释人物内心状态的电影语言。一层层铺垫,一层层揭开,没有对善恶的批评,没有对人性的揭露,在这部电影里,实际上也没有传统的“恶人” 形象。包括雷佳音、李雪琴、乔杉和杨紫、张小斐饰演的角色,虽然先后伤害了贾玲演的杜乐莹,但这些人并不是给观众顶满了劲儿的“纯血恶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顾虑和责任感,有困境,有愧疚。
当杜乐莹坦然地接受了所有的分道扬镳,所有的事与愿违。换来的,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想要彻底改头换面的强烈渴望。跑步、跳绳、举重、拳击练习······她开启了自己每一天的魔鬼训练之旅。作家小野在《改变力》一书中写道:真正好的人生态度,是现在就做,不等、不靠、不懒惰。
这漫长而多舛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无数困境。如果一直陷于困苦的泥淖,无异于画地为牢。倒不如潇洒一回:我倒要看看这限制是不是我自己设定的,我到要看看我能不能重锤打破它。
当我们不再给自己设限,永远心怀希望,那么,每一天都将会是崭新的一天。“你只活一次,所以被嘲笑也没关系,想哭也没关系,失败更没有关系。”
喜欢什么,就勇敢去追逐,就热烈地投入。自卑内耗,消极逃避,都滚蛋吧。
不画地为牢,不自我设限,才是每个人最清醒通透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