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12月19日,钱锺书先生去世。第二天,北大教授陈平原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电话采访,让对钱钟书先生进行一些评价,陈平原说的特别好,评论文字如下:
《围城》是一部典型的学者小说,值得一读。《谈艺录》《管锥编》博大精深,令人叹为观止。但相对于才气与学识,我更欣赏钱先生的性情。读书与做人合二为一,这种境界十分难得。正如孔子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读书,此乃古往今来无数读书人所向往的境界,但真正达到很难。这里所说的“为己”,指的是读书不为生活制约,不为博得名声利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身求知、修养乃至自我娱乐的需要。这点,如鱼饮水,冷暖自知,除了三五知己,外人很难领略这种乐趣,正如陶渊明所说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争辩这是钱锺书先生清高还是平易,是恬淡还是狂傲,没得用。在日渐世俗、日渐浮躁的现代社会里,真正的读书种子越来越少。为己读书,将成为难以企及的精神境界。有心人可以追慕,但不必大张旗鼓地宣传。说实话,钱锺书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无法推而广之,这是一道即将消失、永远值得怀念的风景,我们只能远远地观赏,最多再加一声赞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