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是清代文学理论著作,袁枚所著。此书富有情趣,每一篇都使人受益匪浅。这本书主要还是传授人们如何作诗,袁枚将写诗的精华都在《随园诗话》中展现出来了。在《三十(诗文贵曲)》中,他所想表达的,其实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发现意核的这一条观点是很多好诗中出现过的手法,也进一步证明了其正确性。
这篇文章的首节这样说道:凡作人贵直,作诗文贵曲。孔子曰;“智譬则巧,圣譬则力。”巧,即曲之谓也。崔念陵诗云:“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哉!
第二节便是一人问袁枚:“诗如何而后可谓之曲?”对曰:“古诗之曲者,不胜数矣”,即如:乱鸟定夜三更,楼上银灯一点明。记得到门还不扣,花阴悄听读书声。这两句出自王仔园的《访友》。没有直接表达作者的本意,而是先写了景,更突出了那时的幽静,曲折地体现出了静静等候友人时的心情。
袁枚也在下文评论道:“若到门便扣,则直矣。”意思是说,如果到了门口就被,就太直了。作者王仔园的文笔也很好,文中的“乱”、“点”和“悄”三字,富有袁枚在前几篇中所说的“灵气”。
下文的另一篇方蒙章所作的同名诗,说道:轻舟一路绕烟霞,更爱山前满润花。不为寻君也留住,那知花里即君家。此亦乃曲折委婉矣。前一句诗写的也是景,表达的是美丽的景色。后文又写到如果不见到友人的话也会留不住,谁知这万花从中便是友人的家。袁枚评论道:“若知是君家,便直矣。”这与上一首诗中的风格有些相似。有些人认为他们拜访的是同一个人,这的确有可能,曲折得表达了作者的本意,并且使人感到很有意思。
后文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咏梅》,另一首是《咏红梅》。前首说:绿杨解语应相笑,漏泄春光恰是谁。后者则是:牧童睡起朦胧眼,错认桃林欲放牛。袁枚评论说:咏梅而想到杨柳之心,牧童之眼,此曲也;若专咏梅花,便直矣。这应该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吧。
前段时间读的《韩非子》等古书,也是文中所说的“曲”。古时,人们不能直接劝说皇上,用一些故事来说服他们。由此得出,诗文真的是“贵曲”,既是意料之外的,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