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潘,没有过人的天赋,学习较常人慢上许多,旁人更习惯用“呆”和“笨”来形容我。
幼年看的第一本小说和电视剧是《汪洋中的一条船》,讲述了台湾地区残疾教师郑丰喜的一生,面吨残障、贫困、歧视,他用不断的行动与一切磨难斗争。
成长的过程中的我也遇到过困难,迷惑过,沮丧过,无数次有放弃的想法。但我明白,唯有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良方。
一、所有的改变,来源于行动力。
高尔基曾说: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
从小到大,我算是家里眼中的“药罐子”,一年到头因为感冒发烧约有200多天的早上在医院的注射室度过。
也因为服药,课堂里常常处在困顿的状态,别人背诵5遍就能记忆的内容,我需要花20乃至30遍的重复练习。记得一次中午英语背诵的过关,我第一个通过了,高兴的手舞足蹈,而那背后是早晨2个小时的反复记忆。
因为服药我需要的睡眠时间比别人长,可能别的同学还在挑灯夜读,我已早早休息。这也带来了副作用,高中的时候体重来到了110公斤,甚至查出了轻微脂肪肝的症状。
2008年,高考结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决定减重。而作为一个大胖子,怎么做呢?俗话说减重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先从跑步开始。
那是三个月的黄金假期,同期的朋友有的出行旅游,有的聚会玩耍。我也曾受到许多的邀请,而我只回复了寥寥四字——“我要减重”。
那段时光,记得早上5点,自然醒的我便穿好运动服,在父母起床前离开家,来到自己的高中运动场。
上午6-9点:1小时的跑步,1小时的篮球基础练习,1小时的投篮练习;结束后回家休息。
下午14-17点:1小时的跑步,1小时的篮球基础练习,1小时的投篮练习;结束后回家吃饭看书休息。
每日往复,从不间断。
高强度的运动带来的除了体重上的减轻,还有肌肉的酸痛和内心的折磨。许多次,早上起来,身体仿佛不属于自己一般,手都抬不起来。脑海中有个声音说,算了吧,停一天歇歇,没事的。
但这次停一天,下次就会停两天。我依然把自己从床上拽下来,继续投入到那烈日炎炎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三个月,经历了身体上的酸痛,精神上的挣扎,遇到过烈日、暴雨、狂风,却从没有因为第二件事而耽搁过“我要减重”的目标。
功夫不负有心人,08年的9月份,我的体重下降到了91公斤。进入大学后,我没有停止过每天长跑锻炼的习惯直到现在,常年体重维持在80KG左右。身体状态也大为好转,在2019年更是完成了一次半程马拉松的挑战。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二、用行动力,战胜困境。
卡莱尔曾说过,我们的行动是唯一反映出我们精神面貌的镜子。
2009年,大一下半学期。
某个下午我接到电话电话,“我是你堂姐,等会儿我开车来接你。不过你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啊。”一路上我一直追问:“到底是什么事?”堂姐没有讲。
我被带到医院的地下一层,母亲呆若木鸡的坐着,亲朋们表情严肃,而父亲全身盖着白布躺在房间的正中心。他去世了。那一刻我心如刀绞,仿佛天已经塌下来,压得我喘不过气,甚至连哭的力气也没有。晚饭的场合没有母亲,当我听到亲戚提到父亲的第一句话,眼泪和号啕大哭就没有停止过。
接下去的三个多月感冒、咳嗽、发烧不断,课堂考试表现不佳。母亲失业,积蓄已快见底。班主任知道了情况,为我申请助学金,她语重心长地讲“学习跟上,家庭也需要靠你去支持。”
我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一定要站起来,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我开始节衣缩食,申请勤工俭学,课外最多接了5份家教,甚至还到超市里兼职过,第一次收到5000元酬劳的时候激动地热泪盈眶。
本以为生活逐渐步入正规,老天又和我开玩笑。09年底我的外外公和阿姨相继离世,妈妈得了抑郁症。我的心情仿佛天又塔了一次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面对困境我选择走读。每天给予母亲陪伴,早上7点前在家里做好家务和饭菜,利用挤公交车的时间里预习功课和准备周末的家教内容,晚上到家完成作业已经超过12点。
那半年里每日如是,之前的功课已经全部补上。那个学期我取得了计算机ITAT证书、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不久后母亲又找到了工作,逐渐走出了疾病和阴霾。
往后的生活中面对种种困难,我仍会选择用热诚去对面。毕业后成功入职国企,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真正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困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逃避的思想,认为自己命中注定就是如此,这样想,就会丢失进取心,也就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
三、行动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
恩格斯说,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2016年是我入职的第3年,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我数年如一日的积极地完成着部门里的工作,但获得的成绩几乎没有,所有的评优评先均与我擦肩而过。
在工作中感到疲惫的自己找到了领导,谈心的时候,得到了一句“杂事太多,让每个人为自己的工作负责,要懂得拒绝”。
我反思着之前的工作,对于部门里同事所有的“拜托”来者不拒,一个个捎带文件、文具这样的活都揽在自己身上,美其名曰“互帮互助”,实则浪费了工作和业务精进学习的时间,做了职场上的“烂好人”。
当你知道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决心聚焦工作内容的我,那一年向领导提出将工作重心围绕一项日常业务和一项改革工作,领导批准。
同事指责?不要怕。
刚开始的时候,从没遭到我拒绝过的同事产生了不适应。“小潘怎么搞的?”“原来的热情没有了?”“小小年纪还耍大牌”什么样的指责都有过。
这些只是表明一个事实,原先那些同事不愿意做的属于自己的杂活,需要亲自做了,他们需要一段时间去接受这个现实。
业务不懂?可以学。
我花费1个月,在手中持续处理200个新增办件的同时,在互联网和单位档案中查找该项业务所有600余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逐条阅读整理,找到历史来源,勾兑逻辑。
遇到特殊案例和申请,我查询自90年代以来单位业务文书档案寻找历史解,前人解。文件和档案都没有答案的情况下,向上级部门和业务上下游部门求解。
不到半年,我竟然成为了该事项的“业务通”,受到了领导的表扬和嘉奖。
系统不行?可以建。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环境下,通过系统提高效率是改善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因为历史原因,部分业务的系统无法顺利建设起来,影响了总体效率。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利用业务时间我到工会进行了办公软件的应用学习,通过文字和表格软件部分功能,使得原先没有系统的业务,构建起“数据+台账+证件生成自动化”的简易电子输出系统,使得原先需要1个月完成的工作量缩减的1个工作日。
随后的数年间,我组织的团队成功创建市级青年文明号,个人荣获先锋团干部称号,18-22连续5年被评为“十佳年度服务标兵”。
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这就是我,在暴风雨中飞来的海燕。
人生路远,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做则能成。
唯有行动,才是改变一切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