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内心是敏感又脆弱的,他们不能理解大人们的玩笑和恶意。所以请不要随便对孩子说充满恶意的话,即使你解释只是开玩笑。
01
在《放开我北鼻2》的第一期里,林更新对第一次见面的小葱花说“你的妈妈不要你了”。小葱花一下子就被戳爆了泪点,而且哭了好长的时间。
客观来说,我明白林更新或许想要缓和第一次见面的尴尬,又或者是给节目增添笑点,把气氛搞起来。
但是我觉得他忘了一件事,小葱花只是一个孩子。她并不能理解大人的真正意思,她真的会以为妈妈不要她了,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让一个不足四周岁的小姑娘缺失安全感,这不是该自豪的吧。
科学研究表明,3周岁以下的孩子,往往只能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真的离开。
02
隔着一条小马路,我家对面住着一个离婚的男人。他自己带两个小孩,一个5岁,一个3岁,都是男孩。
男人工作忙,一般都是把孩子托付给妈妈带。而他的妈妈最喜欢带着孩子去窜门。
这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只是两小孩总会被大人们打趣“你的妈妈呢?”“你的妈妈不要你了”。仿佛把这些话说出来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开始两个小孩没有哭,只是倔强地不断重复“我的妈妈没有不要我,她只是去工作了,她会回来看我的。”很奇怪,他们真的从头到尾都没有哭,只是很倔强地相信自己的妈妈没有不要自己。
这时候大人们就会继续刁难“就是不要你了,没有不要你的话怎么现在不回来看你,你爸爸要给你们找后妈了。”
字里行间都充满恶意,我听着都难受。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堆大人要对那么小的小孩开这种玩笑,他们何其无辜。
慢慢地,两孩子不再回答大人们的问题,只是沉默着,本该盛着天真无辜的眼睛装满了忧伤。
在大人们打趣的时候,我曾开玩笑地说“你怎么知道人家妈妈不要他们啦,他妈妈告诉你们了?”这句话很不客气,让几个大人下不了台。但我还是把话说完了“你们不要老是对一个小孩子开这种玩笑,人家多伤心啊。”
我也曾偷偷问过被我勒令不能参与开这种不地道的玩笑的妈妈,为什么她们那么喜欢问这种问题,跟她们又没有关系,而且后来两小孩也没有再回答。
两小孩总是要经历这些的,迟些总不如早些。妈妈这样回答。
真的是这样子吗?我看到的小孩从从前的开朗活泼有礼貌到现在的沉默寡言不主动打招呼。那些玩笑真的对他们的成长起了积极作用了吗?
为什么要让小孩对身边的大人失望?身边的人对自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小孩子。
03
现在的人回忆起自己遇到过的人,或多或少都说过“多亏了这个人,让我少走了很多路,我很感激他。”或者“就是这个人,我不能原谅他对我所做的一切,如果没有遇到他,那该有多好。”
小孩子的心灵真的很脆弱,我们不能打着开玩笑的旗号去当一个刽子手斩掉任何一个孩子的笑脸和对大人们的信任和天然的依赖。
小孩子的模仿行和记忆力是极强的,你对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他现在或许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别人做出同样的事,给另一些人造成同样的伤害。
我们是大人了,要对遇到的每一个孩子负责,用心呵护他们稚嫩的心灵,引导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温暖,让他们在长大之前不对这个世界失望。
我们小时候都会说“我长大了不要成为我最痛恨的那种人”,希望现在的我们不会成为身边小孩那时候我们所说的“最痛恨的人”,希望我们能成为他们生命中一位回忆起来都会觉得温暖的过客,让他们也能成为他们生命中过客中温暖的过客。
尊重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让他们该天真无邪的时候,笑容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