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拿出名片或台头时,你会有很多角色标签,甚至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哲学里原始命题,搞清楚“我是谁?”,看似简单实则难以回答的问题。当下你是谁?将来你想成为谁?
首先是一个自我认知问题,内部视角,你的自我意识告诉你是谁?它决定了你的自我定位,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样评价你自己?你期待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外部视角:在他人的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人们是如何评价你的?
区分清楚身份和角色的区别,切莫混淆。身份如同一颗完整的钻石,你是一颗多少克拉的钻石?标识着你的自我价值,钻石有很多个棱面,每个棱面代表你扮演的一种角色,在父母面前你的角色是儿子或女儿,在孩子面前你的角色是父亲或母亲,在爱人面前你又是一个老公或太太的角色;在上司面前你是一个下属,在下属面前你又是一个上司的角色……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景你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平衡和兼顾扮演好每个角色,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的挑战。或许你是一个好领导,未必是一个好家长,未必是一位好丈夫/好太太。角色冲突带来工作和生活的失衡,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力不从心,身心疲惫。
在当今时代,成为一个斜杠青年成为一种趋势和时尚,扮演更多的角色,体验多彩的人生。五年前在创业之初的那个不眠之夜,思考着自己的角色定位,给自己定位首先是一个创业者(创始人),也是一次从职业经理人向创业者的转身,其次定位了四个角色标签:管理顾问/培训师/领导力教练/职业导师。
为了扮演好每个角色,确保专业水准和胜任力,匹配到每个角色都需要做到名副其实,做实每个角色,而非浪得虚名,名不符实。为此,先后如学习大量专业书籍,为了成为一个杰出的领导力教练,去参加埃里克森国际教练学院的“教练的艺术与科学”培训,并获得了国际教练联盟(ICF)专业级认证(PCC);为了成为专业级培训师去参加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的金牌课程“立足奉献:国际教练式培训师培训”;为了成为一个专业级导师,参加欧洲导师、教练协会(EMCC)的系统培训,获得专业级认证(ACM);
知行合一,“Doing-Having-Being”,从“学教练”、到“做教练”,最终“成为教练”,拥有一个新的角色标签,活出教练状态,活在教练状态,教练技能已经内化成角色的肌肉记忆,成为一种存在式状态或生活方式。
扮演好每个角色的挑战是自我设限,机械教条,固执己见,不知灵活变通,容易作茧自缚,比如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纠结于教练不能给建议,坚守教练原则,将自身的目标凌驾于客户的目标之上,其实客户从不会在意你采取哪种方式,顾问是直接给建议或解决方案,授人以鱼;教练是不给建议,只是启发客户思考,授人以渔;导师是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无论是教练还是顾问或导师,客户只关心你能否帮助他解决问题,助他成长,拿到他想要的成果。有些客户喜欢直接给建议,有些客户喜欢引导启发式思考,精准识别客户需求,选择与客户适配的方式,灵活变通,她角色之间,自由切换,不拘一格,条条大路通罗马,重在成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赋能。
无论外在呈现哪一个角色,内在的身份都是一个完整的人,共享一个身份,共有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心智模式。无论角色(化身),无论扮演管理顾问,还是高管教练,或是导师等,一体四面,如同曼谷的四面佛,代表爱情、事业、健康与财运,角色呈现方式、表现形式变化万千,如同四川的“变脸”,万变不离其宗,内核的身份是不变的。看似四不像,最像的是“独特的自己”,打造一把“万能钥匙”,解开世间各种锁。学会打组合拳,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同情境,相机而教,适度点拨,恰到好处,天马行空,从心所欲,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无论你有多少角色、职务标签,最能证明你是身份的是独一无二的“身份证”。
变化万千的是角色(化身),不变的是身份(ID),使命召唤:成为一个“摆渡人”,“渡人”抵达成功的彼岸,渡己渡人,成人达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