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真的是门很大的学问,人人会说话,可是人人都不一定能好好说话。要掌握说话的关键点。
时间,场合,人物,情绪,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
特别是在职场,什么类型的人都有,如何能做到掌握每个人的习惯特点从而高效沟通呢?
小冯和小刘有个共同部门领导,领导是个急性子,只要有事不管看到小冯还是小刘就会把任务分布下去,让人着手赶快解决。
一次领导看到小刘,就问:“你赶紧联系一下某某厂家合同定好没?”小刘马上联系那家厂的合约部,对方的回答是:“这个合同已经跟小冯沟通过,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一下,这事不是小冯负责的吗?”小刘当时感到很尴尬。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领导经常同一件事情会让两个人都去做,因为一个人放假,领导又想知道这件事的进度,就必须再派另一个人去跟进,这不是浪费人力资源吗?
事实上也暴露了管理的漏洞,作为执行者不能改变工作环境,就只能从自身寻求改变了。
不管是小冯还是小刘,接到领导分配的任务时,如果能多问一句:“这件事情还有其他人跟进吗?”我想问题迎刃而解。
我想这就是关键的对话所在,遇到公司分配下来的任务,除了想想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做到外,还要考虑到是否有可用的资源,以及领导想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要求?弄清楚这些问题再来开展工作会轻松许多。
有的人会以为已经表达的很清楚,明白了,可是往往听着会错意,导致结果离自己所预期的相差十万八千里。
晨读里小明的例子反应了没把话说明白,如果多问一句:“你们谁帮我解决裤子长了的问题”或者直接对一个人说出需求,明确到人,事情的结果就不会偏离轨道了。
有的人越想把事情说清楚,却越说不清楚,因为他说了一大堆像流水账的话,半天都没说到关键点上,听着不知道你到底要表达什么,反而失去耐心去聆听。
所以说话之前最好能逻辑严密,不要说半句话,让人产生异议。
如果对方没说清楚,我们就要考虑到并提出疑问,掌握说话的主动权是高效沟通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