वृत्तयः पञ्चतय्यः क्लिष्टा अक्लिष्टाः॥५॥
Vṛttayaḥ pañcatayyaḥ kliṣṭā akliṣṭāḥ||5||
苦难是人类生活固有的一面。然而,每个人的意识敏感程度,决定了自己遭受的痛苦有多深。kleshas(痛或苦)是我们痛苦的原因。这些“折磨”扭曲了我们的思想和感知,影响了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感觉。这五个主要的kleshas在我们的心理上影响的强度是不同的,从微不足道的影响到完全笼罩。
梵语单词klesha翻译为“痛”或“痛苦”,这个词来自patanjali瑜伽经中。用来指那些模糊了我们真实本性的消极心理模式。在瑜伽和佛教哲学中,被认为是痛苦的根源,需要积极克服。
五个klesha是
Avidya(无知),
Asmita(自我),
Raga(依恋),
Dvesha(排斥和厌恶),
Abhinivesha(恐惧死亡和生的意愿)
1.avidya无知
无明是对我们真实和现实的误解,认为暂时的是永恒的,不纯洁的是纯洁的,快乐的是痛苦的。这种对现实的虚假和扭曲的表征是主要的klesha。在avidya基础上,另外四个klesha出现了。
2.asmita自我
是自我与自我的认同。我们创造了一个自我形象,我们相信它是我们自己,但它不是我们。这种自我形象可以包含外部(我很差)和内部(我是个坏人)的虚假投射。我们被困在自己创造的生活中。
3.Raga依恋
是对事物的吸引力,能给自己带来满足。我们对愉快体验的渴望造成了盲目的行为和盲目的视野。当我们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我们会感到痛苦。当我们确实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东西,我们的快乐感很快就会消退,我们又开始寻找快乐,陷入无尽的循环中。
4.Dvesha排斥力
是raga的对立面,即对产生不愉快经历的事物的厌恶。如果我们不能避开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就会遭受痛苦。即使想到不愉快的经历也会带来痛苦。
5.Abhinivesha生存的意愿
活的意义,一直伴随我们直到我们si去。我们知道总有一天我们会si,但我们对si亡的恐惧却深埋在我们的潜意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