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间看到一个新闻,爸爸看到孩子玩手机,一气之下拿起手机扔到了楼下,结果孩子直接跟着跳下去摔死了。看着孩子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爸爸蹲在身边大声的哭,那哭声只变成了一声声悲痛的撕喊!身边人一阵阵抹泪,心疼这个孩子也心疼他的父母,古语就有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这个孩子摔死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父母后半生的正常的人生生活。
我能想到他父亲扔手机时失控的心情,我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孩子头不抬眼不睁的在玩手机,爸爸已说了几次了,还在玩,后来爸爸一气之下抢过手机扔出窗外。换位思考一下,我非常能理解多次劝说孩子无效而生气的心情,但发生这样的事,是谁都不希望的,我觉得作为孩子的父母,更应该从悲痛中得到反思!
其实大多数父母对孩子都比较严厉,但都必须民主地了解和尊重孩子本身的意愿,总体而言,严厉必须要以爱和尊重为前提。
比如在低年龄段的孩子,他们对事情的是非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的行为大多是从自身的喜好出发,比如他喜欢吃糖,仅仅是因为他喜欢,而父母知道糖吃多了小孩的牙齿容易坏掉,这时候父母没有必要一把抢过他手里的糖扔掉,可以对他宽容一点,耐心的告诉他,糖吃多了以后牙齿里面就会长蛀虫,要少吃一点,孩子的接受度会更高,父母的态度越严厉,孩子不懂是非,只会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不爱他。
心理学研究发现,导致青少年自杀的第一位因素就是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度一定要把握好!
老爸老妈对不起,这世儿子不能照顾你们的晚年,我这个儿子做的太令你们失望。我对不起你们14年照顾我的恩情。如果有来生,我一定报答你们。老妈一定要好好做你的地主婆,老爸你也别抽那么多烟哦。再见,你们的不孝子。”这是一封遗书,写这封遗书的是一个14岁的少年,他叫刘能辉,初二学生,今年9月10日写完这封遗书之后从自家的8楼一跃而下……
刘远华和妻子都是江西吉安人,刘能辉是他们唯一的儿子。因为老家在农村,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10多年前,刘远华和妻子一起带着儿子来到深圳,在一家食品公司上班,除了工作,夫妇俩所有的心血和希望都投入到了儿子身上。可是长时间没有沟通,根本不知道孩子想什么,导致发生这样的悲剧,后悔莫及。
其实结合自身感受我觉得跟孩子沟通因该注意以下方法
亲子沟通
对于叛逆较明显的孩子,家长会感觉到与之不好沟通。我们需要多参加孩子的活动。
尊重孩子
家长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在与孩子接触时,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对家长的抗拒心理。
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忌谈成绩
同孩子交流,家长不要老以学习入题,这样只会让孩子心有压力,怀疑家长交流的动机。交流时,家长可以从家事入手,将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谈正事。
稳定情绪
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许犯错
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时期,小错肯定难免,所以,家长应该允许孩子犯一点错、吃点亏,不要过分束缚孩子的手脚。同时,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强,家长的良好言行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减负
父母都怀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甚至有的家长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从学校放学回来还要进行他们不愿意的培训,使得孩子们没有很好的得到精神的放松,这样就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讨厌生活、叛逆期提前到了,希望家长让孩子学习的时候也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
注意事项
误区一
全面打击。
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
放任自流。
在现实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在几度管教而无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叛逆期的出现是对家长一种紧急的警告,提醒他们以往的教育方式已经过时了,要用对待大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要尊重孩子的抉择,支持他们做事的方式,及时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并支持他们去外面的蓝天中飞翔,这样才能培养出敢于搏击苍穹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