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自性为己,知者不言,唯变所适
一、自性为己
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我到底是谁”。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我”。小孩刚出生时,不知道“我”,天真无邪。后来长大了,渐渐有了“我”,一旦有了“我”以后,就开始不愉快、开始痛苦,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知道“我是谁”。
中国人讲自性,人要有人性。
天命之谓性。你可以控制很多,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那条命。
我们的命是“天”给的,“天命之谓性”,指的是“自性”,表现在每个人不同的个性上,因为老天要我们做不同的人,要有自己的差异性、独特性。而我们的个性,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我们每个人有着特别的个性,但要谨慎的去发扬。
比如我们这辈子,做什么职业其实都一样,官大官小都一样,钱多钱少都一样。但西方的《圣经》却讲,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针还难。富有罪吗?没有。老天不会关心你有多少钱,它只关心你的钱“来路清楚,去路明白”。
我们要知道钱是干什么的。钱是工具、是手段,是用来帮助我们提升品德,而不是以钱为目的。老天借由我们的手把钱分配的更加公平。我们无权决定把钱给谁。
老子从未反对利,孔子也不反对赚钱,只要凭良心,但不要因为“钱”迷失了“本性”。跳出三度空间,去想“我是谁”,要能跨越时间,要能够与自己对话,不要欺骗自己。
今天的我们喜欢说不要骗别人,孔子时候讲的是不要骗自己——我们总是喜欢骗自己,不敢听真话,也习惯说假话,因为说假话是“看得起你”。于是我们越来越不了解自己。
我们讲天地良心,天、地、人,也就是良心,都是相通的。我们要找到我们的“自性”,用一生去修为,去改变,去成全自己。
很多事情要慢慢体会,如果我们知道“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你的一生就会平平安安,生无忧死无忌。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是有使命的,我们希望这一生是完整的,不管哪家我们这一生都要做一件事——修!这就需要你用一生去改变自己。
事实证明,你改变不了任何人,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二、知者不言
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什么是道”。
《道德经》开篇即讲,“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是无法诉诸言语的,“道”是不会改变的。道只能“启发”,不能“给予”——因为“道”是大家的,它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道”,“道”就是良心。
大道至简。道是中华民族唯一信奉的东西。
要问什么是道统文化?似乎大家听到传统文化更多。但其实中华民族只有“道统”,没有“传统”,我们说的“传统(文化)”是从西方“traditional”翻译过来的。
今天的我们越来越被“西化”了。我们好像懂得很多,我们非常自信,而“自信”恰恰是西方人带给我们的最大祸害。因为“自信”,我们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但我们真的什么都知道吗?我们甚至把很多先贤的话都理解错了。
比如有句话叫做“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把这个当作一句“坏话”,说它是教人自私。但这里的“为”应该是二声,本意是修为、作为、成为,流传至今一直被误解。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学天时习之”,要向天、向时间去学习。“述而不作”是“述天不做”,他自己不创作学说,他阐明叙述的是“天”的道理。
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是“寡言沉默”的。
三、唯变所适
易经说:“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孔子说:“无可无不可”,老子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佛说:“不可说”。
他们说的是一个意思。任何事情都不是永远不变的,我们要能够适应变化。但同时我们要知道,变的只是现象,道是本体,道是不变的,在变化面前,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而我们的“道”和“用”是不分家的。这是道统文化的精髓。
如果一个人,一个实业家脑子里拘泥于某一种模式,那就坏了,做实业也要因时而变,在适当的时机做适当的调整。
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差不多”,不是“百分之百”。天造忌满,人造忌全。
如果我们执着于眼前的“变”,忘记了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才决定了看得见的东西。而所有的“有”,最后也都会变成“无”。于是现代科学,变成了人类最可怕的宗教。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使命的。很多事情要慢慢体会。如果我们知晓天道,知晓了我是谁,便可“生而无忧,死而无惧”。我们希望这一生是完整的,所以我们这一生都要做一件事——修。诸子百家,共同的理念都是“修”。
做人不能圆滑,但要圆通。外圆内方,是为“圆通”。做人要内心坚定,恒有原则,随时适应外部环境。人在五行内,但要跳出五行外,跳出自己看自己,跳出世界看世界,体悟天道,活出自性,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