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去看了《误杀》,当下口碑最高、票房第一的电影。
相当不错,虽然不是原创剧本——它翻拍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
很丢脸的说,本来口碑就很好的印版,我两次在开场三十分钟内犯困关掉屏幕;即便朋友告诉我说“熬过前三十分钟就好”。
所以说,《误杀》的节奏是很好的,抓人。
演员也好,是普通人就有普通人的样子,上年纪就无惧于展露眼角的皱纹——我说的是谭卓和陈冲——由此对那些不论什么角色都标配上磨皮美瞳的更是深恶痛绝。
具体的情节说多了剧透,说情节也不是我的专长;至于官方盖章的涉及“家庭教育”的点,我觉得这落地点还算凑合,至少给了陈冲非常大的表演空间。
剧情,节奏,演员,台词,都很棒。
唯一的遗憾就是结局了。
双方谅解,男主自首——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结局。
有趣的是,所有人都对此表示了理解:难怪难怪嘛,国情如此。
顺带也原谅了影片把整个故事搬到泰国,对白半中半泰。
是什么时候开始,有所谓的“中国式结局”存在?
我印象中是港片《黑社会》。
因为看得太久,具体情节都忘了,只记得在港版最后,直接上了一张黑底字幕表明打黑除恶,黑帮无好果云云。
简单粗暴。
而印象最深的中国式结局,则是《夺命金》。
《夺命金》相对近些,细节忘了,主线倒是记得大概:
三个故事,三个主角,没有直接联系,只有交叉同框。
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人生困境中,而这时候,偏偏有一笔钱掉到面前。
这笔钱,都有那么一点灰色调,甚至是带血的;而想拿到它,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可能是良心,可能是性命。
有没有与魔鬼做交换的感觉?
实际上它就是。
当然在无数的挣扎、挣命之后,三个主角都拿到了救命钱。
这与片名《夺命金》相映衬,成为绝佳的讽刺:他人的夺命金最终成了毫不相干的人的救命钱;命运的吊诡荒诞即是如此。
但在内地的版本里,三个主角都被“狗尾”了,不是天收就是自首。
维护了“正能量”,却失去了黑色幽默的讽刺。
就好像在穿越小说经历悲欢离合,结局却是醒来一场梦——比吃苍蝇屎还难受(虽然我没吃过苍蝇屎)。
虽然同样是用中国式结局,虽然我内心不爽,但不得不承认,《误杀》即使加了中国式结局,也是挺用心的。
也许是因为前例太多,也许是因为对审批的了解更深,《误杀》比前辈们做得更“圆”。
对于男主自首,影片给了更多的解释:他不想小女儿习惯谎言;
也给了剧中你也许没能看出来的细节“彩蛋”:为什么自首的是他而不是妻子和女儿?
甚至给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镜头去回应影片开头:这个故事的结局真是如此吗?未必!
…… ……
导演和编剧都尽力了!
只是,我真心希望有一天,做艺术的人都不用小心翼翼地作自我阄割!
那才是精神生活的真正春天!
——2019.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