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环境描写的句子,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通过品析人物,体会情节的发展的起伏,感悟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前后照应、巧设悬念的巧妙构思,“欧·亨利式结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
课前引入
天空中有美丽的彩虹桥,书本上有古老的赵州桥,大地上有崭新的港珠澳大桥,还有一座窄窄的小木桥。它不仅仅是一座小木桥,还是将村民们跨域死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微型小说《桥》这一课
2.知识渗透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活动一、品读环境,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例句引领:我从“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这段环境描写中,感受到雨水之大,来势之猛。在全文在起到铺垫的作用,“像泼。像倒。”这样的短句更能渲染紧张气氛。
学生分享
话题:我从“( )”句环境描写中,感受( )。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变大了,像泼,像倒。(短句,铺垫、渲染紧张的气氛。)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比喻句,洪水来势之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拟人,洪水大,来势猛)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过渡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拟人,伏笔)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拟人,情况危急)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拟人,伏笔)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英勇献身)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背景,为后文做铺垫,渲染紧张的气氛。
活动二、品析人物,体会情节发展的起伏。
话题:这里的人物塑造是为老汉服务的
人们
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向木桥。(前后对比)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动作,语言描写,坚定、果断,大公无私,舍己为人)
师:三句话,字字千钧。千钧的重量还体现在三个感叹号中。透过这三个感叹号,我们不但要读出老汉语气之坚定,还应读出作者赋予这三个特定句子的特定内涵,它要突出的是老汉判断形势之准确、解决矛盾之果断、对党员要求之严格。
2.小伙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前因)(铁面无私)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后果)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爱子心切)
小结:本来洪水已经让人心惊胆战了,老汉与小伙子之间的冲突又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
3.老太太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小结:作者在之前设置悬念,让结局出人意料,耐人寻味。增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是欧·亨利式结尾。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4.老汉
清秀的脸庞,沙哑的声音,光辉的形象——忠于职守 舍己为人。
活动三、赏析课题,理解小说构思的巧妙。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中的哪座桥吧!看54、55页上的图,开口说话:
师:课文中的插图占据两页连成一幅完整的画。画中狂风暴雨,洪水肆虐,村民们扶老携幼,走在一座没入洪水中的小桥上。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老汉揪着一个小伙子。
题目中的“桥”还是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师:对,这座桥是把群众和党员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纽带,是危难时刻老支书为群众抢得生机的希望桥,是老支书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生命桥。这座桥连接着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这座桥是作者虚构的,但却可以在生活找到影子。
山洪暴发\b\lc\{\rc\ (\a\vs4\al\co1(洪水势不可当人们慌乱奔逃)\a\vs4\al\co1(老汉像一座山人们排队上桥)\a\vs4\al\co1(洪水:窜、舔、爬、吞老汉:冲、揪、吼、 推、喊)祭奠英灵无私无畏 英勇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