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是一本自我发展心理学书籍,也是我在这个戴着口罩的春天里,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
作者陈海贤是知名心理咨询师,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于浙大心理中心,后离职创业开设自己的工作室。他在序言里这样写道:写这本书的初衷并不是要鼓吹盲目自大或者自我为中心,而是想提醒所有人,当你深陷自我怀疑,或身处逆境苦苦支撑的时候,不要忘了自己的潜力。
整本书分为五部分,围绕行为、行为背后的思维、自我的发展、突破人生瓶颈和绘制人生地图五个内容展开。
读完全书,深深印在脑海里的一句话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你始终有选择。认定自己没有选择,会把我们从灵活机动的人,变成无能为力的环境的牺牲品。因为自我发展的前提就是拿回主动权,明白自己有选择,才是一个人真正成长的开始。
对于人皆避之的改变,他也以极其简洁清晰的思路作出诠释:改变发生的本质就是创造新的经验,并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创造新的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的新的反馈,新的强化,从而获得一种新的习惯。
而我们面对改变的恐惧,更多是对未知的恐惧,我们对新环境的抗拒,更多是对不确定性的抗拒,但当我们真正开始放下顾虑面对改变的时候,事实远非想象艰难。对于内心实在畏惧,无论如何努力都做不到开始的改变,作者给出两个建议,一是奇迹提问,二是迈出一小步。
你可以问问自己,如果奇迹出现,改变顺利发生了,你最想看到的什么?这貌似放大期待的一问,却极有可能激发出你内心的动力。至于迈出一小步的原理,则与荀子《劝学》篇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类似,改变的发生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但无论道路多么漫长,若能顺利跨出第一步,便会有一个好的开始。
作者在书中还分享了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化缘的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化缘回来,到山脚下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小和尚看着前方很担心地问师父,天这么黑,路这么远,山上还有悬崖峭壁,各种怪兽,我们只有这一盏小小灯笼,怎么才能回到家啊?老和尚看看他,很平静地说了三个字:看脚下。
如果对未来没有确定的把握时,与其茫然焦灼,忧心忡忡,不如关注脚下,一步步向前。
我最喜欢书中《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这一章,无论是亲子关系,同事关系,夫妻关系,还是朋友关系,如果我们在其中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时,一定是我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一个拖延症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凡事包办的妈妈。妈妈一边焦虑孩子做事缺乏自主性,一边又为提高效率帮助孩子把所有的事情做好,她在做这些的过程中,完全没有意识到在她给予孩子的角色期待里,已经把孩子安放在了“没有自主性”的位置。
妈妈和孩子共同建立了他们的系统,如果妈妈希望孩子改变,必须先从自己做起,因为两人皆处于系统之中,当其中一个人改变时,另一个人的改变自然会发生。
之前常听到一句话:要想改变别人,先从改变自己做起。当时以为是心灵鸡汤,想不到今天竟然在这本书里看到了理论支持。
关系里人的行为是相互塑造的。处于关系之中的任何人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和好坏之分,当关系出现问题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注意力放回自己的身上,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不去管别人怎么样,也不要去管结果会如何。
由于作者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所以,书中有很多生动的个案呈现,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时时被吸引,被触动,忍不住要停下来思索和自问:假如主角是你,又该怎么办?
佛教认为,人痛苦的根源是把“自我”看得太重,要消除诸般烦恼,可以通过打坐诵经冥想等方式,参透“无我”的道理。而在这本书,作者则从另外一个角度,结合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醒读者:我们虽身在尘世,一样可以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投入职业、关心下一代等方式,不断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慢慢学会放手和舍弃,至直完全把自己交付出去,最后所抵达的同样是无我之境。
但无论如何,世界给予了我们一个机会,我们就有权选择让它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