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想写很久了,一直没有提笔,第一个因为身份,第二个因为事情还在风口浪尖,原本中立的观点,一不小心被曲解,反而火上浇油,第三个因为不喜欢蹭热点。
于是在事情过去之后,很多想法冷却后,像筛子筛过海边的流沙,留下点星贝壳,有些粗粝,是大海的礼物。(这篇文章是抛开身份后写的。)
先交代下背景情况,给后面的内容做铺垫,不至于让人懵头懵脑、不明所以。人物被脸谱化,情节被普遍化。
人物交代
Z姑娘:一线互联网公司、过十万爆文作者
大咖作者:小城市青年,努力终成为大咖
大咖粉丝:写檄文,怼回Z姑娘
吃瓜群众:多中立,好心相劝
情节交代
Z姑娘发文评大咖给粉丝灌鸡汤和打鸡血,并说大咖的粉丝是脑残。
大咖出面维护粉丝,大咖的粉丝回应张姑娘,吃瓜群众好心劝Z姑娘,冷静和中立地看待事情,被Z姑娘怼垃圾滚粗。
最后平台封锁不雅言论、封锁不雅文章,但未封锁账号。Z姑娘戾气爆棚,转而发文怼平台。
(以上描述,已删掉带情感色彩的修饰词,除“怼”和“戾气爆棚”,用这两个词也是为尽量还原事情)
武斗不如文斗,人身攻击暴露低级趣味
无论是哪种内容平台,几乎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尤其是社区、评论区,这种可以发生直接交互的地方。
崇尚文斗,以文章服人,在某平台上就看到过两个分别代表浙江和江苏的文人,你一言我一语,全程无一脏字,唐诗宋诗、史料逸闻信手拈来,最后一方佩服的五体投地,相约在线下煮酒论英雄,而一众看客大呼过瘾。
反面教材便是武斗,你来我往的“傻逼、垃圾、脑残"等上升到人身攻击,太低级趣味了,乌拉拉辣眼睛。
喜欢写作之人,在大部分人的认知模式里,应该是个读书人,自带文青气质。
照理说,读书让人温和,好书读得越多的人,修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读过的书在我们的气质里、谈吐里,在无涯的时间里和宽广的胸襟里。
一个博览群书的人,必定是一个温和的人,带着温润的气质,开口如舌灿莲花。
相反,满身戾气,以直率、火爆来自我标榜,那不是虚伪不做作,而是逼迫周边所有的人,吞下带着耗子药的糟糠、无条件接受爆棚的负能量。
吾日三省吾身,不要成为垃圾人,不要因为路上绊了一跤,而暴怒,掘地三尺泄愤。在路人看来,这种行为很滑稽。
对事不对人,很多人拎不清
遇到这种问题,喜欢刨根问底,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批判事件上升到人身攻击,生活中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
实习生工作没做好,被上司怒骂:“你是不是没带脑子,怎么这么蠢!”
老公高价买了劣质的商品,被老婆数落:“你做事怎么这么不靠谱啊!”
学生考试时总是在同一个题目上栽跟头,被老师讽刺:“他要会做,母猪都会上树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用心理学上身心灵的概念来解析,如下图:
把人想象成被一层层包裹的洋葱,最里面的是灵,最外面的是身,中间的是心。
- 身-代表外在可见的,如我们信奉的行为准则,我们的行动和表现;
- 心-代表着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等;
- 灵-代表着我们的潜意识等。
我们很容易把外在的行为,当做全部,来评价和判定整个人,用部分代表全部。因为洋葱最表面的那层皮破了,而认为整个洋葱都是坏的。
但其实部分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当它们凑到一起时,会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就像电影《怦然心动》里面提到的“部分加起来,不一定等于或大于全部”。
当我们受情绪控制,以部分上升到整体时,就很容易从对事件的批判上升到人身攻击。因否定当下的事,一刀切,而否定整个人。
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Z姑娘作为批判者,其实言论自由,她判断大咖的文章是鸡汤,那是对文章本身的判断,文明地表达观点,没什么不对。
问题就在于从对文章的判断,上升到对大咖粉丝的人身攻击,骂他人是脑残,这就是拎不清的表现。把对大咖粉丝追随偶像的行为批判,上升到全盘否定粉丝,分分钟点燃炸药包。
作为被批判者,因为价值观或者认知系统的不同,被其他人评价自己的行为,还不会引起巨大的反感。
但如果被无缘无故贴上“脑残”的标签,就相当于被整个否定,价值感打压到极低,很容易引起反抗,作为一个具备正常自我价值感的普通人,分分钟被引爆炸裂。
凡事记着,对事不对人,分清楚是非主次,不要因为别人否定了你的观点,在而其他事情上使绊子或者暴走反击,真心低级趣味;
时刻记着,对方批判的是事件、行为和观点,而非而定我们这个人,不要因为垃圾人的言论而自我否定,一时头脑发热反击就算了,记得不要恋战,及时抽身。
最后的一点杂想,不一定是对的,也许这是一种自燃的营销方式呢?(跟文章主题无关,自己的一点叨叨)
联想到Z姑娘的经历,工作10+年,经历大公司撕逼斗争,一直在运营传播领域混,有可能是一手策划的自我炒作。
- 从她撕的对象,是大咖(平台TOP1),为什么不是其他做类似事情的KOL,或者批判这类现象呢?
- 从她骂的对象,是大咖的粉丝,很容易理解,做过爸妈的人都知道,如果谁动了自己家小孩,可以分分钟跟人家拼命,动了自己也许忍忍就过了。做过领导的也都知道,护犊子、保护下属的时候,可能很彪悍。爱惜自己粉丝的人也知道,谁欺负了自家粉丝,比欺负自己还心疼。
- 从她写文的营销套路,一直在标榜自我经历、标榜自己的爆文。不雅言论的文章被锁定后,给自己标榜的头衔是第一个被平台撕的作者,给自己吸粉,利用吃瓜群众的猎奇心理,其实平台是按照既定的规矩执行。
- 从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历程而言,生气不过三天,如果一个人为同一件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暴怒、喷人,不仅伤害自己的身体,也污扰大家的视听。很想请教,是哪里来的动力,可以为一件跟她30多年来人生经历中相比而言很小的事情,持续生气并死磕那么多天。所以,她是不是365天,天天在生气中度过呢?
- 最后利用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理,猎奇的心理,吸引很多人持续围观,获得持续曝光,完成了向个人公众号的大波引流(事情的结果)。
以上杂想,从个人经历和认知出发:无名气的人或者小公司,有一种低成本但高回报的曝光方式,那就是咬住名气大的人或者大公司不放。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咬住不松口,狠狠撕,猛戳对方痛点,刀刀见血。没成功,不要紧,没损失。万一成功了,这名气是赚大发了,省了不少推广费。
话说,我以前不知道空空狐的创业者余小丹是谁,她咬住投资人撕了两回,嗯,比以前更火了。
名气越大,越会谨慎,并珍惜自己的羽毛,怕一不小心被他人缠上了,跟狗皮膏药似的,甩都甩不掉。自己赔了名气还掉粉,得不偿失。
还想了很多,比如论大咖的自我修养,比如平台的封号制度,先酝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