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圈被羽田机场的新津春子刷屏,整件事情里最打动我的就是她师傅说“要用心”。之前暴丝也和我提点过“要用心,不要太用力”,直到经历了很多事情,才真的理解了是什么意思。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只有“用心”才能把工作做到一百分。
不过,工作一定要做到一百分吗?先说说好处,人都是趋利的嘛,愿意为看得见的好处努力并不是什么shame的事情。
第一是最基本的,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是无价的。我深刻地记得当我完成招生目标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而之后我对待挑战的态度从“不要”慢慢转变为“为什么不试试呢?”。因为惧怕一件事做不成而绕开它是下策,虽然看起来“识时务者为俊杰”;想尽一切办法做成它才是上策,在工作中尤为如此。其实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往往都这样单纯的追求“我做到了某件事情”。比如十五个月的女儿需要练习好几次才能做把躺倒的小兔子卷笔刀扶起来,一旦做到了,真是笑得很开心,然后就屁颠屁颠的挑战更难的事情去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慢慢丧失了这种内在动力,觉得“稳定”“没有风险”才是人生的主旋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时代已经过去,没有目标意识和效果意识,做到哪儿算哪儿的心态只能让职业发展陷入瓶颈。
第二,做好一件事情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是大多数的行业都是金字塔模型,真正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永远是少数。而他们站到那个位置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件又一件看起来琐碎的事情被做到极致。回家吃饭COO谈婧各个版本的采访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说在Uber做女车头时,进行了一百多场司机培训,每场不超过八个人,这样就可以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和反应,去研究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在发挥怎么样的作用,之后就上线了自助培训平台。而我的暴丝,是整个公司最有经验的培训师,在每一节课开始前,依然会四点起床去研究学员情况做最好的培训准备,而不是靠经验临场发挥。所以他经常说一些精准无比的话且看起来信手拈来,但我知道那只是因为他讲过非常多遍,且每一遍都在研究可以怎么更准确简洁,对不同的受众应该怎么调整。
工作中接触过很多大学生,大部分都不想做重复性的工作,所以会“看不上”基本功也无法静下心来做好手头的工作。这里有两个误区。
一,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把工作做到一百分,并不等于简单的重复。这里面有太多可以创造性的地方,去琢磨,去尝试,去真正实现,其乐无穷。比如每年传统的为当届学员庆祝毕业的summer party,今年就尝试开放给历届校友,现场的气氛和学员的感受都明显好了很多,party还没有结束就已经有人表示愿意提供明年的场地,且是免费的。二,喜欢学习新东西喜欢挑战并不是不做好基本功的借口。只要用心,随时随地都有太多东西可以学习。比如大张伟,为了写出嘻唰唰,听了几个G的曲艺才找到一定会红且无法被复制的旋律。他做的事情不新吗?但依然绕不开那些基本功,且可能更拼努力程度。
第三,暴丝都喜欢把工作做到一百分的员工。得到暴丝的赏识和信任,好处大家都懂的。尤其是在创业型的小公司,你做到几分,用什么态度做,是否站在公司的立场思考问题,暴丝心里都是拎得清的。可惜很多初入职场的人总是学生心态,关注的更多是自己能得到哪些培训和支持,而不是公司需要这个岗位上的人实现哪些目标做出哪些贡献。之所以这样的心态,是因为大学里几乎没有人教你“什么是工作”“怎么做好工作”,所以就容易厘不清楚公司付报酬聘请你是来工作的,不是来进修的啊。
我的好友G,曾经因为不想经历工作环境(主要是人事)的可能变化而提出辞职,结果被资深员工J的一句“你真的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了吗?有没有想过可以为这个环境为你在乎的同事做点什么呢?”点醒,主动把很多悬而未决的工作落地,也曾连续四十天不休去完成一个project,整个公司核心业务的发展史上都留下她的名字,还开创了一个新的部门。哪个暴丝不愿意和这样的员工合作呢?哪个暴丝不愿意给这样的人更多的机会呢?相对那些连“小事”都无法做好的人,她显然有能力担起更大的责任,也会因此有更多回报,包括物质也包括个人成长。
所以,工作一定要做到一百分吗?当然要,且如此值得。
我曾经也有一个心态:差不多就行了。但工作性质使然,让我清晰的看到做到六十分和做到一百分的天差地别,从此不敢再懈怠。比如多年前我做市场,只能勉力保证在学校里推进“活动联络”时间表,顶多发挥一下多年的审美优势和对学生心态的了解帮忙搞定宣传物料;但现在同事Z对各个学校的地形,学生分布和关注点了如指掌,随时随地遇到个学生都可以在聊天中掌握更多市场动向,速度之快,动作之精准,不得不佩服。
后来翻过头去研究为什么会有“差不多”心态,发现症结在于太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什么样子。比如如果我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然后结果并不好,很可能会被嘲笑太笨,但如果我只是随便做做,就有无数个借口可以用:我不是没想到,只是懒得去做……但其实只是得了“顾影自怜”的病:真正在乎我的人不会随意judge我,不在乎我的人顶多就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对我并不会有任何实质的影响。
那怎么才能做到一百分呢?用心。前面的若干例子已经说明“用心”可以怎么做工作,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再总结一下无非是:多看。多做。多琢磨。
比如L一开始主讲讲座的时候,会先去看前辈的录像,听写script,背下来,再去和supervisor讨论每一页PPT为什么这么设置,一定要讲到的point是什么,再试讲,讲到supervisor满意为止。一段30min的故事我讲了八遍才通过。后来会主动去做一些市场调研,了解听众最想听的内容,最焦虑的问题,最有共鸣的槽点等等,然后设计PPT,自学相关知识,寻找最合适的案例,讲完每一场都根据现场反馈去总结,琢磨为什么是这样的反馈。慢慢的L就可以去lead各部门的讲座怎么做得更好。这是做到一百分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比如M,会在做技术员的时候,不仅熟悉相应的规范,也去观察和学习怎么做一个项目的全寿命管理,从前期项目开发,立项,到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预算,招投标,进度质量安全等怎么控制,到项目收尾的每个环节要准备哪些材料和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都用心琢磨,并考下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即使只是普通211本科毕业,当年CET-4也没过,一样能在研究生挤破头想进去的研究所站稳脚跟,因为难得有技术基础,管理理念和执业资质都qualified的人员。这是做到一百分拓展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最后我想说,不仅是工作,无论做什么都应该尝试做到自己的一百分。不用尽全力,不足够用心,又怎么能看到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不触碰到极限,又谈何生命要精彩要有不一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