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能让我看完电影后马上上网搜影评的,就是一部好电影。网上的评论可以拾掇自己看电影中的漏缺,捕捉更多的细节,更好地理解电影的主旨。
《英国病人》就是这样一部电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一架英国飞机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被德军击落,飞机上的机师面部被全部烧伤,当地人将他救活后送往了盟军战地医院。由于受伤这个机师丧失了记忆,不能想起自己是谁,因此被叫做“英国病人”。这位英国病人是一位名叫艾玛殊的匈牙利籍的历史学家。女护士汉娜、卡拉瓦焦和一个叫基普的锡克族工兵和他生活在一起。
在战争和沙漠的背景下,艾玛殊与凯瑟琳、汉娜与基普两个爱情悲剧故事,跨越时空,在“艾玛殊”的记忆碎片中穿梭,交织在一起。
机缘巧合,没过几天,我又看了一部电影《北京时间》。影片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建筑队长时长工与留苏技术员薛雅兰之间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
奥运会鸟巢建设期间,一位五十年前曾经建设人民大会堂的劳动模范时长工,现已白发苍苍,身患脑瘤,在时光的碎片中穿梭。
聪明上进的时长工爱上了漂亮的女技术员薛雅兰,可是美丽的姑娘却在热恋的时候得了白血病。为了让恋人永远保持积极的生活信念,病中的薛雅兰用各种信念激励他,却始终缺席他们的约定。时长工不知道薛雅兰去了哪里,可是他一直在寻找、等待,并在时光的流逝中白了头发。
五十年前,建设的是人民大会堂;五十年后,建设的是鸟巢。
五十年前,失约的是薛雅兰;五十年后,失约的是时长工。
时长工与薛雅兰的纯真爱情,打动并感染着五十年后的王小莫与女友。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涤荡。
两部电影叙事精彩、主题深刻。从中,我也得到了对于写作文的启示。
1、用巧妙的叙事结构,展现精彩的故事
《北京时间》通过主角的回忆串起历史和现实两个故事,与《英国病人》的叙事手法十分相似。
同样的故事,因为叙事角度不同,而更加精彩。两条线编织在一起,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平淡直白,引人回味、思索。
当故事不止一个时,不妨使用交织的手法,通过回忆叙述过去的故事,并对现在的故事产生影响。
伟大的作品,都有着优秀的结构。比如《百年孤独》采用的是圆形结构。二十六万字小说,展现了百年历史。巧妙的是起点和终点惊人的相似。鲁迅的小说《药》通过明暗两条线索,展现主题。又如陈村的短篇小说《一天》,用一天浓缩了主人公的一生。小说家用高超的“形式”技巧,把一个枯燥乏味的故事,变成了一篇绝妙的小说。就像大厨把一些平凡的食材,做成一桌令人惊艳的国宴一样。
已故央视记者陈虻曾说过:“真正深刻的表达,实际上应该依靠结构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单一语言的力量。要寻找复杂的,有张力的,用丰富社会内涵的关系去表现去结构。结构的力量可以改变这个故事的深刻程度的,是可以改变这个故事的走向,是可以改变你要揭示的问题的。”
优秀的作品一定是结构取胜。作文与一样,选择一个好的结构,会提升主题的深刻。平时多留意别人文章的结构,模仿别人的结构,写自己的文章。
2、优秀的故事反映深刻的主题
《英国病人》表面讲述的是爱情故事,实则反映的是战争的残酷、无情与滑稽可笑。《北京时间》表面讲述时长工与薛雅兰无疾而终的爱情,实则反映那一代人内心的澄澈、干净、纯真,跨越五十年的时间,始终保持着感人至深的魅力,并对现代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50万字的《白鹿原》讲述着大约从1900年到1950年,这50年间中国近代史的事情。通过白鹿原上白鹿两家的恩怨情仇,把这50年的中国近代历史串起来了。清朝末年--国共混战--农协--共匪--土匪--国民党--地下党--自然灾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一段历史波澜壮阔,厚重而沧桑,不忍直视。
巴尔扎克曾说:“历史是假小说,小说是真历史。”真实不虚。
凡是优秀的作品,都会以管窥豹,小切口,展现大主题。平时多留意,寻找小的切口。文章不写一字空,想想文章背后,真正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善用小事件、小人物,是一种巧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