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遭遇了“假的”就业。
我不谈就业安全,因为大学生的职业安全怎么谈都不为过,就像我们呵护在温室里的小苗,终于要移栽到大自然的土壤里了,只有小心翼翼还不够,还得告诉他们世界的真相。
假象一“就业难”。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数字,去年几百万史上最难就业季,今年几百万更难就业季,明年几百万难度持续攀升。用人单位热情饱满的来到我们学校,我们招实习生,为你们学校解决就业,结果呢,宣讲会上没人到场。我们弄小型专场,二十几家单位,到场的学生还没有单位多。大型双选会轰轰烈烈,真正签下几个恐怕不能直视。“事业单位”、“北京户口”也一样遭遇闪腰,提着耳朵都不去问津,这就是我们的现状。每天不是愁着联系单位,而是怎么跟单位解释,为什么没有人。甚至转而做低年级的企业课堂,以求能够有人到会,学生学东西,企业做前宣铺垫,然而这样的方式真的能帮到学生吗,企业真的能通过这些获得未来的资源吗,这只能通过时间检验,花哨没有用,结果不实在的话,恐怕也不能长久,但我们只能尝试。分析原因呢,我想,大的环境经济转型、京津冀一体化,创造了新的岗位需求,拉动了和提高了人才需求。还有大创业时代、二胎政策、延迟退休、年龄断档等等改变了原有职工的工作轨迹,因而新的岗位空缺,老的岗位更替,都需要更多新新人类,去接受挑战,去岗位创业。真的是好事,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故步自封,眼界和胸怀是大学教给我们的最宝贵知识。学生找工作的背后是个强大的集团,他的原生家庭、他的未来设想,所以我们也尝试着理解,如果是我呢,我怎么想怎么选。告诉学生抓住机会比寻找机会重要,要主动出击敢于尝试,要听父母的话,也不能光听爸爸的经验,毕竟社会在进步,更多该去听时代的声音。作为学校和老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不是站在对立面催促和埋怨。环境和观念都不是一下就可以转变,但是用“创业思维”的理论来讲,我们可以做小行动,时事变化太快,我根本来不及规划,那就只想下一步,打开的心态,办开放的大学。麦当劳建设“汉堡大学”告诉你他不是买汉堡的,碧桂园主席谈招人秘方“花300亿招了300人”,苏宁主管的朋友圈每天发的都是教练技术,学而思告诉你教育培训业是怎么做到需要整点抢课的。
假象二“就业不难”。我噼里啪啦说了这不多,偶尔自己还下个决断,就业真的不难了!是不是呢?那为什么前两天调查了一下七千毕业生还有两千未就业,我们的一线老师工作不到位,我们的学生早有了意向没说实话亦或是不着急找,我想没有那么简单。一个学院要搞一次针对未毕业学生的收底招聘,邀请几家企业来,这是好事人家学院在干事,让我帮忙联系企业我有资源啊,他们想要高端一点的给学生把机会再次引进来。我说好办,多少企业来的时候没有人,这次实打实的把学生给按到教室里(说实话这不是班主任,平时真不敢这么做),开始打电话。一个下午没干别的,两点到五点,抱着通讯录,我又联系成了几个呢,中粮集团说双选会没人报我们得再考虑一下,中信证券说目前贵校已不是我们在列的名单高校,中国建设集团说这个时间没有招聘安排,好未来说应届毕业生已招满。几番轰炸下来,一下就蔫了。不难吗?不是的,当机会给了你你不珍惜过去了就没了,不难是符合条件的不难,而我们自己离单位的要求往往差那么几条,一个高中试卷的笔试直接毙掉百分之六十的应聘者,一个无领导小组直接筛出原型。我们学生说没准备好,不了解招聘形式的技巧,我们的老师变着法给学生模拟面试,面试真的可以模拟吗,遇到你心仪的工作,展示出来的重视和积累自然会挥发升腾。
难还是不难呢?一切不如从小处入手,从丰富每一天开始,不去改良葡萄藤越种越不甜,改良过头甜是甜了可能就成了不敢吃的化学品,对学生的工作也是同样,厚植土壤,让他自己去追逐阳光,这样才能出葡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