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阅读的好处有很多。对孩子而言,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非常大,比如可以提高孩子的眼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读写能力等。
还记得今年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那个上海女孩武亦姝吗?被誉为“国民才女”的她阅读能力就特别棒,曾荣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就在前段时间,她写的一篇700字的军训随笔在网上火了,文章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呈现出来的文学功底非同一般,这就是爱阅读的孩子的真实写照。
爱上阅读的孩子如此优秀,为人父母的你,一定也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想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跟孩子唠叨阅读的好处。
只有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了,孩子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件事,才会喜欢上这件事。至于阅读的好处,不用我们来给孩子强调,强调多了,反而会让孩子心里生厌,进而产生焦虑,结果适得其反。
如何帮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积极鼓励,温馨陪伴,口语讲述。
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我们需要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并适时鼓励孩子。我以前的做法是把孩子抱在怀里一起看书。给孩子讲解书中内容的时候,结合精彩的插图尽可能详细地给孩子描述,不必完完全全按照书本的句子来念,尽量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讲,通俗易懂,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看书原来就像和爸爸妈妈说话一样轻松平常。
同一个场景,我们还可以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讲解,比如书中说到谁谁肚子饿了,我会跟闺女说:他饿得肚子“咕咚咕咚”叫了,然后假装听一下闺女的肚子看看有没有“咕咚咕咚”的声音,闺女就会觉得很好玩,乐得哈哈笑。
此外,我还会换一种表达方式说人家可能饿得头晕眼花了,然后我手捂肚子,假装头晕眼花一副有气没力的样子,闺女也跟着我模仿,特别开心。
对于年纪大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自己结合生活经验,自己说出肚子饿的感受并演示出来,或者跟孩子一起比赛看谁演的像,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书本的意思,这些都是很有趣的阅读陪伴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还能拓展了孩子的词汇表达能力,更是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
2.给孩子分享有趣的阅读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记得以前课本里有过一篇文章,讲到陈毅喝墨水的故事。我在大凉山支教时就给孩子们分享了这个有趣的故事,还模仿了陈毅边看书边吃东西蘸墨水吃的场景,孩子们就觉得特别好玩。
其实这个故事对我本身也有很大的影响,老师给我们讲解完这篇课文,我就学习陈毅全神贯注看书的精神,上课也比以前认真很多。
类似的故事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激发了孩子的阅读热情。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很强,也很愿意去学这些。当我们看到孩子有改变有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孩子学习的热情就会更强。
3.积极互动,与孩子交流内心感受。
所谓的阅读互动,其实目的就是提升阅读氛围,让阅读过程变得更有意思。我陪我闺女看书的时候,就常常喜欢结合肢体语言来表达书中的内容,与孩子一起走进故事情节里互动,并分享感受。
比如我之前跟闺女一起看了一本关于狐狸宝宝寻画的绘本,当丢失的画找到了之后,我问闺女狐狸宝宝开不开心,闺女说当然好开心的啦,并自动站起来拍手叫好,自己表演狐狸宝宝收到画之后的开心模样。
我也站起来,假装自己是狐狸宝宝的爸爸,看到狐狸宝宝画给自己的画找到了,开心得抱起狐狸宝宝转圈圈,我把闺女也抱起来转圈圈。其实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我们自己想象加工互动出来的。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书中的世界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阅读充满趣味。
其实,帮助孩子找到阅读的乐趣,意义远大于阅读本身的好处。只要孩子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阅读这件事将变得很美好,孩子不知不觉就爱上了阅读。而阅读的好处,将会在孩子爱上阅读养成习惯之后自然会呈现,这是必然产生的后果,不用我们来告诉孩子,更没必要唠叨让孩子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