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自由之路

      人人都在追求自由,自由也是我们中华民族12个核心价值观之一。

      年少时,对自由的理解,源自于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的诗《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认为自由的本义就是是与束缚、剥削、压迫相对立的意思。

      小时候,觉得长大了就能拥有自由,不用被老师管、也不用听家长唠叨;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就做什么,可以随心所欲,这就是自由。

      可是成年以后,却觉得除了生活中没有了老师的管束、少了家长的监督,好象束缚与牵绊更多了:上下班时间内,有职责要遵守、有义务要担;业余时间,想购物、想参加课余学习,需要考虑时间及收入;想说什么、做什么,要考虑周围人的眼光、看法……

      随着年纪一点点长大、阅历一点点增加,对自我的约束、对他人的顾虑更多了,自主与自由更少了。

      这才有了思考:原来长大以后,作为成年人,不意味拥有自由。

      自由意味着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有了确定的答案,自由有四个层级:

      自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首先意味着我们拥有选择权,想工作时,可以选择一份工作;想旅行时,可以选择一个去向;想成家时,可以选择一个对象;想成就一番事业时,可以放弃娱乐与舒适,选择一个方向去奋斗。

      自由是想做什么,也有能力做什么。自由还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随心所欲,多年以前我曾劝说姐姐学车票,记得当时告诉她,如果学了车票,会开车,自己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当时姐姐反驳我的理由是,我想去哪儿,就让你她姐夫送我,不用学。如今呢,她后悔没学车,自己不会开车,就会受制于人。

      对于这一点,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当我们学会了很多现代化办公技能与手段,有能力去熟练使用时,不用求助于人,这也是自由的体现。

      自由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比如,当我们不想起床的时候,可以赖在床上;当我们不想做家务的时候,可以不做;当我们不想养宠物,可以不养;当我们不想努力,可以躺平。关于这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破坏社会规则、或者牺牲他人的利益、践踏他人的权益。

      自由也是不想做什么,也有底气拒绝。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绑架,被道德绑架、被人情绑架、被父母绑架、被团体绑架……比如说,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参加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不在意领导的评判,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情;不顾忌伙伴是否认同,而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要想实现底气、有勇气去拒绝的自由,需要克服恐惧、建立强大的自我。

      自由之路,通往自我的强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