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现与人文阐扬】
文艺复兴(14-16世纪)
崇尚人文的文艺复兴是西方现代大幕拉开的时代,文艺复兴前的画作基本是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
而文艺复兴时期,打破封建神权,更为主张「去神性,讲人性」,倡导人文主义,在艺术作品上最主要的展现便是写实。较为著名的代表便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华彩乐章与怀古幽情】
17、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伟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这一阶段的文艺思潮复杂多样,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巴洛克、洛可可、写实主义、古典主义等各种风格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
巴洛克风格(16-17世纪)
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意为「奇特,古怪,变形」,浮夸奢华是它的显要特点。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并拥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充满动感的线条变化和戏剧性,可谓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洛可可(18世纪)
171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登基,艺术环境变得更加自由奔放,多为描述上流社会男女的悠闲享乐生活,风格轻快、精致、繁复、浪漫。在当时宫廷中,以蓬巴杜夫人为首的一批权贵夫人成为了洛可可文化的中心。
洛可可时期的作品可谓是甜腻的代名词,常用鲜明的颜色和精致的曲线构图,喜欢用基路伯小天使和爱情神话来点缀氛围,画面四溢出「pink bubbles」的甜美风格。
色彩华美、激情动感的巴洛克艺术和贵族艳情、享乐主义的洛可可艺术,共同谱写了一段艺术史上的「华彩乐章」。
【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
启蒙运动之后,西方文化艺术的中心从佛罗伦萨和罗马逐渐转向了巴黎,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构成了古典理性与浪漫情感的二重奏。
新古典主义(18-19世纪)
理性主义开始成为主流,新古典风格从简到繁,从整体到局部精雕细琢,不论是人物还是风景,都表现逼真、细腻,有极强的绘画功底,强调逻辑、理性和素描感,堪称「人肉照相机」。
浪漫主义(19世纪初)
不再探索道德和固定不变的价值观,而是转向心灵深处的思考,偏重于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没有过多拘束,注重个人情感表达,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
现实主义(19世纪中)
「现实主义」亦即「写实主义」,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真实地表现出大自然蕴含的力量,巴比松画派们笔下的自然风貌,则在真实质朴中更显深刻的社会意义,最著名的代表是卢梭和米勒。卢梭描画风景,米勒笔下的村民画面朴实感人。
【真实镜像与光色建构】
印象主义(19世纪末)
在印象派出现之前,绘画中的表现更多关注素描、构图、空间关系,而印象派画家则不求写实,注重光影色彩的表达,让欣赏者都能身临其境。
后印象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80年代继印象派之后的艺术现象,是西方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后印象派不会狂热的追求光与色彩,主张艺术应该揭示主观世界,强调画家本身的主观感受,画家的想法才是画面的主角,代表人物有塞尚、梵高、高更。
【纯粹观念与混杂多元】
20世纪初以来,具有纯粹性和先锋特色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和流派风起云涌。
展出的作品涉及立体主义、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形而上画派、巴黎画派等,汇聚了毕加索、莫兰迪、莫迪利亚尼、夏加尔等众多知名艺术家,其中夏加尔作品被称为尼采唯心主义和佛洛依德梦的解析的结合体。
现代主义(20世纪-今天)
其实后印象派就是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开端,因为他们追求表现主观感受和新的艺术形式,而这种创作方式正是现代主义美术所提倡和发扬的,现代派美术不能单纯的用「好」与「不好」来评价,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现的直觉或理念。
二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世界艺术中心由巴黎转向纽约,西方艺术处于从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变期,涌现出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等众多艺术思潮流派,艺术世界呈现出混杂多元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