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党员
福鼎市桐山街道溪西社区黄青松
近日,省委书记周祖翼在省委常委会上强调,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推进党员队伍建设,结合福建实际,持续探索创新,坚持把思想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常态抓好集中性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严格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做发展党员工作要从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确保党组织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坚持标准,严格遵循发展党员工作的各项程序和规定;强化组织领导,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基层发展党员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党员队伍整体结构来看,个别指标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如,“两新”组织党员数占比不足,“两新”党员本身具有流动性、广泛性和不确定性,且大多数员工对于党的建设了解不多,认识不深,导致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工作面临较大困难,整体情况尚未达到预期的理想标准。再者,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虽已将发展党员的比例向中青年人群倾斜,但由于原有老龄党员队伍基数较大,现有的党员增长数量,特别是35岁以下党员增长对于调整整体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因此党员队伍年龄结构仍不合理。
二是发展党员存在质量不高、思想信念不够坚定问题。在实际发展党员工作中发现,每年快速增长的发展党员指标计划下,多个党(工)委出现有部分发展对象信念不够坚定,工作积极性不高,理想不够成熟,甚至有出现吸收为预备党员后违法违纪的情况。有的入党积极分子认为发展程序太过繁琐,不配合支部书记按时完成发展入党材料,不按要求参加会议等,发展党员材料要求高,有的积极分子甚至列为发展对象还萌生放弃入党的想法。部分基层党组织注重抓经济建设,忽略了组织活动的开展,忽略了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培训培养,使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宗旨意识逐渐淡薄,一些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把理想信念和党的组织观念抛在一边,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影响了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
三是高素质人员入党渠道受到限制,源头不畅。入党的积极性不高,申请入党人数在逐年下降;有文化的高素质人员外出务工越来越多,造成吸收高素质人员入党日益困难,年轻优秀的党员后备队伍严重不足。
对于基层党组织目前发展党员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是规划发展党员队伍,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党员数量的宏观调控,逐级制定详细的党员发展计划,确保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短期安排。全面坚持从严治党,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入党程序和手续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坚决杜绝“安排入党”、“照顾入党”、“酬谢入党”等现象发生,建立健全党员队伍正常的出口机制,对党内的腐败变质分子要坚决采取清除方针,一旦发现就立即清除,有多少就清除多少,决不心慈手软,绝不姑息。
二是重点在“两新”组织等领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保持党员队伍的成分。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加强党的领导的战略高度,从不断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加大发展工人党员的力度,进一步拓宽视野,从返乡大学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村(社区)后备干部以及外出返乡青年中发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尤其要在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推动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同时,“两新”党组织也需注重在管理和技术骨干、生产经营能手、专业技能人才中积极吸纳党员,持之以恒地在工人阶级的杰出分子中发展党员。
三是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思想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用真实的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做群众的贴心干部。同时转换工作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把党员干部从原来的单纯的行政管理引导到抓经济发展和致富增收上来。通过定期聘请专家授课、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培训,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志愿承诺”等活动,激发广大无职党员的政治热情,用党员的模范行动感染群众,吸引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