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皇上在华清宫,想要夜里出游,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进谏说:“宫外就是旷野,怎么能可不防备万一!陛下如果一定要夜游,请回长安城再说。”皇上于是返回。
11、
本年,安西节度使封常清攻击大勃律,进军到菩萨劳城,前锋屡战屡胜,封常清则乘胜追击。斥候府果毅段秀实进谏说:“敌人兵弱而屡败,这是在引诱我军;请搜查左右山林。”封常清听从,果然发现伏兵,于是大破敌军,受降而还。
12、
中书舍人宋昱掌管官员选拔事务,前进士、广平人刘遒认为选拔制度不完善,上书给宋昱,认为:“大禹、后稷、皋陶同居于舜的朝廷,法令尚且规定说要物色有九德(出自《尚书》,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的人,要考核九年的政绩。而近代的人事主管部门,根据一篇文章,一次见面的印象,就决定他的升迁。为什么古代考察一个人要那么长时间,而现在又如此之快呢!假如周公、孔子现在来参加候补官员选拔,考察他们文辞的华丽,则不如徐陵(事见公元565年记载)、庾信(事见公元548年记载),口才的敏捷,又赶不上啬夫(事见公元前177年记载),又有什么时间去跟他们谈论圣贤的事业!”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七
唐纪三十三
公元754年——756年4月
共2年4个月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下之下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
1、
春,正月三日,安禄山入朝。当时杨国忠说安禄山必反,并说:“陛下试一下召他进京,他必定不来。”皇上派人征召,安禄山闻命即至。正月四日,见皇上于华清宫,哭泣说:“臣本是一个胡人,陛下恩宠擢升至此,被杨国忠痛恨,臣不知道哪一天会死!”皇上可怜他,赏赐巨万,由此更加亲信安禄山,杨国忠的话听不进去了。太子也知道安禄山必反,跟皇上说,皇上不听。
2、
正月八日,太清宫上奏:“学士李琪看见玄元皇帝(老子)乘紫云,告苏说国运昌盛。”
3、
唐初,皇帝诏敕都由中书、门下有文才的官员执笔。乾封年(高宗时期)以后,开始召文士元万顷、范履冰等起草诏敕,常在北门等候召唤,时人称之为“北门学士”。中宗时代,上官昭容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皇上即位,开始设置翰林院,院址紧靠宫墙,延聘文章之士,下至僧人、道士、书法家、画家、琴师、棋手、法师等等,都安置在里面,称为“待诏”。刑部尚书张均与弟弟、太常卿张垍都在翰林院供奉。皇上想要加授安禄山同平章事,已经下令张垍草写制书。杨国忠进谏说:“安禄山虽有军功,不识字,怎么可以做宰相!制书如果下达,恐怕四夷之人轻视唐朝。”皇上于是停止。正月九日,加授安禄山为左仆射,赏赐一个儿子三品、一个儿子四品官。
4、
正月十日,上还宫。
5、
安禄山请求兼领闲厩(掌管宫廷舆辇牛马)、群牧(主管全国马政);皇帝批准,正月二十四日,任命安禄山为闲厩、陇右群牧等使。安禄山又请求兼任全国群牧总监;皇帝又同意了,正月二十六日,任命他为兼知总监事。安禄山上奏举荐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兼闲厩副使,杨国忠由此厌恶吉温。安禄山秘密派亲信选健壮马匹能战的数千匹,另外单独饲养。
华杉曰:
安禄山积极备战,准备造反,李隆基则蒙在鼓里,不停的配合他。所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就是李隆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