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抱怨:“忙死了忙死了”。
但说起究竟在忙什么,忙的对不对头,他又说不清楚,一转身还忘了刚才做了什么事,好像时间凭空消失一样。
我们不愿看到,当年老之时躺在床上,找不到年轻时奋斗的“证据”。
坚持时间开销记录,把它们每一件都留在下来,让你在年老之后会更有底气而无悔地说:我曾经努力过,奋斗过,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好!
而记录时间开销这件事,若不是柳比歇夫做在前,可能现在的你不会想到尝试这样一件事,几年、几十年地坚持下来。
我们总是需要看到一个跑在前头的人,自己才愿意紧随其后。世上本没有路,先行人一边跑一边开垦,看到路,唯有感恩,然后跟上。
站在这个年份审视时间开销记录的结果,我们会更敬佩他。因为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不就是当下这个量化时代非常流行的“大数据”吗?
只不过它是属于个人的大数据而已。
这些大数据能发挥效果的前提是,相对客观准确的记录。
而目前条件下,大部分时间开销记录是需要手工入库的,还会些许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
在这个科技前行的时代,很幸运地看到,许多自动记录部分时间开销的软件应运而生。
比如运动类的app,深深懂得你每天运动的强度与路线,知道你是一个运动小白,还是一个锻炼达人。类似24pi这样的软件,能够自动记录每天手机解屏,各类软件打开与切换的时长,知道你是一个专注力强,还是自由控的人士。
还有我们在使用的地图,笔记,打车,订餐,支付,社交等工具,这些软件也会在我们不自不觉中收集我们的“个人大数据”,知道我们经常去哪里,跟谁聊天,喜欢吃什么等等。
一句话,它们比你妈更懂你,甚至比你更懂你。
以后,我们的个人数据还会越来越多。
在记录时间开销的未来道路上,将出现更多可穿戴设备记录仪器,不仅将行为记录下来,甚至能将人的意念自动记录下来。
未来,时间开销记录会依靠科技变得越来越简单。这样,在更少的时间里,我们可以易如反掌地获得更丰富、更详尽的个人大数据。
这些被量化的数据,可以被分析、被解读,是了解自己的习惯和喜好第一手资料,从而制定出更符合我们需求的成长渐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