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篇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
【翻译】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
【解读】
君子儒和小人儒,并不是指儒者中的君子和小人,而是指当时的两个行业,一种被称为君子儒,另一种则是小人儒。
儒的起源,并不是孔子。在孔子之前有很多儒生。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是主要的行业,而儒在当时是一种贱业,主要是靠教书、襄礼、操办红白喜事谋生。
按照朱熹的解释,“儒,学者之称”。所谓学者,也就是有点学问的人,或者说聪明的人。
一个聪明的人若是将自己的智慧用在正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君子儒”;若是他将自己的智慧用在不当的地方,那他就是“小人儒”。
做君子儒是孔子对子夏的教导,也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处世原则。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颗仁义之心,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而且能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产生愧疚感,并勇于改正的思想觉悟。
我们今天学习儒家文化是为什么?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要求,我们想要提升自我,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价值,一个人有理想和抱负,愿意肩负使命,希望通过自己的改变来推动世界的改变,就是君子儒。
孔子对子夏说,不要让自己失去了理想,别把自己的儒生身份变成一个混饭吃的职业,而应该让他成为自己学习的入口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