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各种消息甚嚣尘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呆在自家!
呆在自家!!
呆在自家!!!
此时此刻,想必各位陪读老爹陪读老母都已经陆陆续续收到学校延期开学的通知,陪读老爹陪读老母的春节假是不是也延长啦。这种全家扎堆却又不能出门浪的机会可是千载难逢呢,要不要借此良机,和孩子一起读几本好书,滋养两代人的心灵,有阅读习惯的家庭享受一下共读之乐,阅读习惯差一些也可以从现在培养起来呢。
陪读是个耐心活
从孩子一、两岁起,就和他有固定的睡前亲子阅读,每晚半小时左右。当然,这不是说每天就只有这半小时的陪读,事实上,只要孩子要求,只要我或他爹有时间,饭前饭后、早上赖床、午睡初醒,随时随地都是陪读时间。
两岁多的时候,孩子有藏书几十本。也有了第一个专属他的书架,是个长宽各80公分左右的四格书架,对他来说高矮正合适。书架上松散地排着他热爱的婴儿画报、百亩林、少儿剑桥百科……,以方便他取用。书架在落地窗前,天气好的时候阳光明艳。他很钟意自己的读书角,一天总要在那里消磨一、两小时的时光。白天是姥爷带他,姥爷的眼神不济不太能给他念,他就自己把书铺在地上乱翻,咿咿呀呀地讲给自己听。晚上等我和他爹一下班,他会拎着几本书来,往我们怀里一坐,要求自己的故事时间。
不得不说,陪读是个考验耐心和精力的活。当孩子还小不能独立阅读的时候,阅读习惯只能靠父母日复一日地陪伴。几乎每天给他读书都读得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而他却意犹未尽。有时,忙活了一天累得跟孙子似的;有时,还有需要加班的工作在等着;有时,心情不佳身体不舒服……,可孩子不管这些,只管把书架上那已经读过一万遍的书往床上搬,要求“再读一本、再读一本”。说不烦不累是不可能的,但还是得打点精神。毕竟培养兴趣需要几年的努力,而毁掉兴趣可能只需要几次打击和拒绝。为了苦中作乐,我曾经把他当时的藏书列了张大表,标出他对每本书的喜爱程度,五星代表“累得我口吐白沫”级。
有人说可以用有声读物啊,有讲故事的APP呀。不否认这是一个选项,但机器永远代替不了父母。陪读的乐趣在亲子互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沟通交流,在读同一本书却每次都有不同的情绪、语音语调、表情动作。这些细节交织成阅读之乐,书的内容可能忘了,但阅读的美好时光却永远印在记忆里。这是任何APP都无法给予的。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书架也在长大,到小学三、四年级时已经长成半面墙的大书架。一批批的旧书或捐赠或送人,一批批新书又来塞满,书架上常年总有二、三百本书。他的阅读习惯也基本养成。周末早晨全家赖床时,他不会再来叫我去给他读书。倒是等我去他房间时,他的床上已经堆起一座小小的书山。
选书是个技术活
积年累月,买过的数百本书中,既有孩子爱不释手直到翻烂掉的,也有孩子不屑一顾在架子上积灰的,还有买了一、两年从不翻开,突然有一天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一口气看完的。作为一枚资深陪读老母,我知道给孩子选书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选书的第一标准当然是爸爸妈妈了解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阅读水平,选择孩子感兴趣、能读懂的书。除此,我认为还有一些通用的标准。
- 图书的分类
首先,爸爸妈妈要了解图书的分类。不同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
从大类上讲,图书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虚构类图书指我们常说的小说、故事这类文学作品,是作者通过想象力创作出来的,而不是现实真正发生的。非虚构类图书又常被称为知识性或信息性图书,是指科学、科技、社会、历史、文化等等方面的图书。
在这里,我们要纠正一个大部分人的认知偏差。当我们谈培养阅读习惯时,我们常常下意识中片面地侧重小说名著这些虚构类的阅读。但教育专家指出,在一个人一生中,90%以上的阅读是非虚构类阅读。比如生活中的便条、通知、菜谱、报纸、杂志、网文……,学业上的课本、论文、专著……,工作中的邮件、文档、资料、会议纪要……,所有这些,都是非虚构类的。由此可见,非虚构类阅读不但在阅读量上占有极大的比重,同时对学业学术研究、理性思维培养也极其重要。
所以给孩子充实非虚构类的图书是非常有必要的。
- 虚构类图书的选书标准
在图书市场上,虚构类图书的量非常大,但缺点就是难免良莠不齐。从我的选书经验来说,下面几点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
三观正
毕竟我们让孩子读书是希望他们能从中体验人性的真善美,做一个正直善良、积极向上、对社会有益的人。当然我们并不是苛求书中的人物是个完美的孩子,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捅篓子是孩子的日常,但作者所表现出的三观必须要正。经过时间考验
关于什么是好书有很多种衡量标准,很多人喜欢选择获奖图书或者年度畅销书。但我个人仍然相信时间的魔力。能经受住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考验的书必有过人之处。当然,太久远的书我也不很推荐,故事发生的时代如果与孩子的生活差距太大的话,孩子会比较难以理解。符合孩子心智水平
这是我个人比较不推荐孩子阅读世界名著的原因。孩子的心智成长有其规律,当他们还不能理解名著的内涵时,名著对他们毫无意义。有些儿童读物在成人看起来幼稚可笑,但它却符合孩子的心智水平,反而是孩子的最爱。满足孩子好奇心
能勾起并满足孩子好奇心的书,孩子才能看得下去。孩子的好奇心可能在于他日常遇到的问题,但没有一个特别理想的答案,如果书里的人物恰好有和他一样的问题,就一定能吸引他。好奇心也可能在于他从来没有想到的情景,突然在书中呈现在他眼前。
- 非虚构类图书的选书标准
非虚构类图书偏重的是提供知识和信息。因此,选书的重点有所不同。
- 权威性:
口碑好、有影响力、有良好品质的作者和/或出版社非常重要; - 准确性:
要当心粗制滥造、东拼西凑的鸡汤书、科普书,少学点知识不是大问题,学了伪知识才后患无穷; - 时效性:
虚构类图书我们可以选择十几、几十年前创作的,但非虚构类则不同。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是有时效性的,尤其是科技类、近现代历史等方面的图书要格外检查是否太旧,是否有过时的内容。 - 趣味性
非虚构类图书很容易写得枯燥乏味,让孩子兴致索然。遇到写得生动活泼的,就别犹豫了。
为10 -15岁孩子和爸爸妈妈准备的书单
这是一个兼顾虚构和非虚构两大门类的书单。
这不是您在别处能看到的妖艳的书单,这是一个亲测好看的书单。
这也不是只给孩子的书单,这是一个”宝宝用好,你用也好“的亲子阅读书单,甚至很可能你用比宝宝用更好噢。
这书单还代表表一套选书思路,如果您或孩子不喜欢其中的哪一本,您也可以去选择同类其他相仿的书。
《万物简史》:激发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
比尔·布莱森是美国的一位旅游专栏作家。在小学时他读过一本科普读物,书的前几页有一幅地球剖面的插图,就是我们在地理书里会看到的那种把地球切掉四分之一露出地壳、地幔、地核的那种插图。他很好奇科学家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很遗憾,那本书没有告诉他答案,书里只有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术语。于是他立志要写一本通俗易懂又激动人心、既科学又有趣的科普书,满足人们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
他做到了。这是本老少皆宜的科普书。如果你的孩子自己阅读这本书感到困难,你可以为孩子朗读,相信你也会非常喜欢它。
《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
在普通人眼里,哲学是很高深并且与生活很有距离感的学问。其实,人生就是哲学。作为哲学入门《苏菲的世界》无疑是最佳之选。故事的可读性极强,结局中也相当意外,即使把它单纯当小说来读,也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如果男孩子不是很喜欢苏菲这个女孩的人设,也可以看它的姊妹篇《纸牌的秘密 》,主角是个男孩了。自家亲测男孩喜欢《纸牌的秘密》胜过《苏菲的世界》。
《男孩万岁》/《女孩万岁》:给Pre-teen/Teen的身体手册
现在孩子发育偏早,十岁左右已经有进入青春期的苗头。了解自己的身体对帮助孩子接纳和应对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非常重要。当然,爸爸妈妈应该做孩子的导师,但有些时候,让孩子自己学习可能是更好的办法。坦率地说,市面上这方面的书不是很多。《男孩万岁》这本书是七年前我给小学快要毕业的孩子买的,他认为里面回答了很多他不好意思开口问爸爸妈妈的问题,也让他更好地为身体变化做了准备。
《希利尔讲世界史》:中国以外的历史知识
这套书共有三本:《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是孩子上五年级时买的书,他一直读到八年级,到底读了多少遍已经数不过来了,反正书翻得七零八落。他对书的评语是:如果历史地理书都这样写,那没有人会不喜欢历史地理。
《丰子恺讲名画》:艺术大师写给孩子的艺术书
艺术和美是生活不该缺少的元素。丰子恺是难得的常葆童心的艺术大师。他的这本小书,用语造句稍带那个时代白话文的小别扭,但语言通俗,对艺术的讲解深入浅出,配以艺术家的趣事与苦难,让人在艺术的世界地体验人生的至美至善境界。
《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成长版)》:一点儿原汁鸡汤
鸡汤要喝,但要喝原汁的。2019年,是斯蒂芬·柯维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出版三十周年。这本书无疑是成功学领域的常销书。斯蒂芬的儿子肖恩·柯维深得父亲真传,将这本书改写成适合青少年阅读习惯和符合青少年生活经历的版本。与这本书相配的,还有一本《杰出青少年的6个决定》,关于学业、朋友、家人、爱与性、上瘾和自我现实。两本书的缺点是例子和部分实践都以美国青少年为准,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国情。但仍然非常有指导意义。
《文心》:文学欣赏与写作
这本叶圣陶与夏丏尊两位老一辈教育家的著作,问世六十余年,仍然魅力不减。明明是一本讲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的书,却被两位大师写成文字优美、情节紧凑的小说,这水平也是没sei了。
《杀死一只知更鸟》:正三观
在GoodReads的高中生必读书目上,《To Kill a Mockingbird》排名第一。这本书在1960年一经问世就征服了美国读者,连续41周上榜最畅销图书榜单。
单从故事的角度说,小说情节推进较慢,枝枝杈杈,尤其是前半部分,让人感受上个世纪初美国乡间缓慢从容流淌的时光,和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忽东忽西、不着边际的思绪。然而,穿过这段昏昏欲睡的迷雾,随着故事渐入佳境,前面的铺陈慢慢有了交待和呼应。在什么是正义、如何坚持正义这个问题上,这本书给出了令人敬佩的答案。爸爸妈妈也可以从中学习超正的育儿观。
《我亲爱的甜橙树》:淘气鬼温柔而心痛的成长
在这本有强烈自传性质的小说里,巴西作家若泽·毛罗·德瓦斯康塞洛斯饱蘸深情地记录了一个被人视为惹祸精的魔鬼小男孩子的成长历程。整本书舒缓而充满异域色彩,调皮又带着淡淡的忧郁。这本书曾经是也孩子的最爱,连着看了两、三年。
如果女孩子不喜欢这本以男孩为主角的书,可以选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玛利的《绿山墙的安妮》。同样是在时光慢速流淌的时代,同样是在如诗如画的田园,淘气女孩安妮在成长。
《时间的皱折》:奇幻冒险
《梅格时空大冒险》一套共五本,但真正惊艳的仍然是第一本《时间的皱折》。梅格姐弟俩的奇幻冒险经历让人脑洞大开,在宛如过山车一般的情节中,让孩子接受爱的熏陶,体会迎难而上的勇气,以及对正义的追求。
《东方列车谋杀案》:推理探案
好的探案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对细节和逻辑的关注。恰好,探案故事又总是能吸引十龄娃的注意力,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好题材。在探案小说领域,福尔摩斯更负盛名,但比较成人化、男性化。相比而言,阿加莎的探案小说则可以称得上老少咸宜、男女通吃。其中《东方列车谋杀案》更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
《动物农庄》:反乌托邦第一课
反乌托邦文学在西方国家是一个重要的题材,是K-12教育里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培养孩子的政治思辨力。但在我国的这个题材几乎是个空白。《动物农庄》篇幅不很长,加拟人手法,都比较合适青少年。
《奇迹男孩》:如何与众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每个孩子都可能在某时某段因某些特质而被排挤、被歧视。奥吉的与众不同表现在他不寻常的外貌上,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会因更隐蔽的原因成为”局外人“。虽然这是写给孩子的书,但爸爸妈妈也可以从中学习如何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没有奥吉父母的支持,奥吉不可能成为奇迹男孩。
《布鲁克林有棵树》:阅读改变命运的故事
这是一本略显阴郁的故事,布鲁克林贫民区的背景灰暗而迷茫,女孩弗兰西一边靠阅读插上想象力的翅膀,暂时超越现实的种种不幸,一边脚踏实地地努力学习、工作,历尽人生的艰难坎坷,终于走进大学的大门,走向远方。
《怦然心动》:懵懂的爱情
如果您是一位开明的家长,知道这世上没有“早恋”这回事,知道爱慕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无分早晚;如果因此您希望孩子为体验美好的初恋做好准备,那么,这部讲述小镇女孩朱莉与男孩布莱斯从七岁到十三岁情感纠葛的成长小说会是你的菜。作者万德琳(Wendelin Van Draanen)在成为专职作家前,是一位高中的数学和计算机课老师。看到太多的学生陷入对“不值得”的对象的热恋,使她产生强烈的愿望,想告诉孩子们不能只看一个人的表面,而是看一个人的本质,这就是这本书的由来。
十五本书,不是一个寒假能读完的,哪怕是一个超长寒假。不妨和孩子一起,慢慢读到2020年底。这十五本书,都值得在孩子的成长期反复回访,每一次都能有新收获。
(本文仅限阅读第一使用,如果需转载请留言联系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