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看完李尚龙的《刺》,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当中里里外外,都不能自拔,之后微博公众号搜索了很多关于“校园暴力的视频”情不自禁问自己:这个世界怎么了?社会的成人暴力新闻已经见得太多了,为什么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间还有如此多的不可饶恕的暴力事件。
书中的韩晓婷,十六岁的女孩,天真烂漫的年纪,本应该在纯净的校园里享受着读书的乐趣,感受着友谊的美好,却过早地承受着不可承受的苦难。
要有多少个看不见的角落,青春活力的孩子们正经历着毁灭一生的霸凌。
“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层出不穷,随处报道,让人不觉寒颤,陷入深思。
我记得之前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做过一道题目:一个学生上课调皮,老师罚他去教室后面站着,问题是该老师做法对不对,我选择是对的,一般都会觉得适当的惩罚是有用的,不然熊孩子会无法无天了。
结果答案是不对的,理由是:这是老师的变相体罚。对比孩子们的暴力事件,罚站是变相体罚,那么实施暴力,是不是处于变态体罚了?这些哪怕没有未满16周岁的暴力者,国家是否能推动立法,严厉打击“校园暴力”?不然未成年人所受的保护真的是太举足轻重了。
至今为止我所理解的学生时代,是可爱,温柔,善良,还有带有一丝丝青春的悸动,唯一觉得不好的是为了学业而吃下的苦恼。那些所谓新闻上出现的“校园暴力”也只是我们成人之后所听到的,从未有过的亲身体验,因此感谢那个时候的我们遇到的都是单纯又美好的校园环境!
我相信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小学,初中,亦或是大学,在即将跨入学校的那一刻每个孩子都是对生活充满期望和憧憬的。
他们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都在等待开放。
但是没想到有些花到了该开放的季节,不仅仅没有长出花苞,却已经在凋零。
平常见过的孩子,把家里的坏习惯全部带到学校里来,要么就是选择哭闹来获得老师的宽恕要么就是沉默寡言想要去逃避所犯下的错。
刚开始会觉得这些孩子的行为太让人生气了,然后跟“被受霸凌的孩子和实施暴力的孩子们”相比,好似他们的行为太正常了。
于是有时候在想,人家只是孩子,作为老师,你曾经也是孩子,那么站在孩子的角度
去回想,你也无理取闹过,你也欺负过别人或者被别人欺负过,是不是得平心气和地与学生们沟通,效果更好?庆幸那时候的我们心底都是善良的,能平衡对错好坏,才使得彼此之间的矛盾得以锐化。这样去思考问题后,慢慢地好像一切都能得以解决。
但是很无奈却又觉得还没有实质性的解决。
这时回归到家庭教育,他们的叛逆在青春岁月里格外显眼,家长们总是说:老师的话孩子都会听,就是不听我们的。于是这好像成为了把孩子的一切教育都丢给学校的借口,某些家长们只管出钱,孩子学习的怎样或者成长得如何都置身事外,不允关心。
但是作为施暴者的孩子,不要觉得他们只是孩子,他们受到未成年人的保护的同时也应该收到法律的制裁。
越来越多的时候,不能把他们看作是孩子,也正因为他们是孩子,而应该让他们的无知得到应有的教育警告。
作为教师的职责,我们一直在教学的同时也一直在教育,很庆幸在我的世界里,还没有遇到所谓的“校园暴力”,那些叛逆的孩子,调皮的孩子,甚至“熊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些一颗善良的种子,在我们的教育引导下,正等待发芽。
如今听过这些“校园暴力”,时不时会担忧或许在很多个黑透的夜晚,在不远处正在发生着血淋淋的群体作恶却不为所知,又或者我的身边有很多学生之间存在着隐隐约约的暴力导火线,一点点被深化,而我丝毫没有察觉。
“校园暴力”一切离我们好远,却又那么近,这样的新闻看多了,梦里都会遇见我的某些学生正在遭受“欺凌霸凌”,然而真正看到他们的时候,一个个天真的笑脸让我放下心来。
甚至很多时候都会警惕,一个胖女孩被其他男孩子笑,都会担忧胖的女孩会有很严重的心理阴影,于是会严厉批评教育这些嘲笑她的孩子。
校园暴力并不是一场直接的虐待殴打,而且在孩子们无知又释放的青春里,一个小小的语言攻击都能浮夸到让人浮躁甚至愤怒。
在我们那个学生时代,喊一个胖女孩叫“猪”,都能给对方带来沉重的心理自卑感,那时候都是因为觉得好玩,等稍微长大后,才发现喊别人外号,骂别人是猪,是不对的行为。当然那时候也只是敢起各种外号,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仅仅敢起各种外号,更能够做一些伤害对方的行为,泼对方一身水,把对方的凳子安上钉子,把一条蛇放在对方书包里……
就像李尚龙的《刺》里面所说的:青春容易让人浮夸,软弱容易让人愤怒,无知容易让人产生攻击性。
施行暴力的这些孩子们,他们的无知所带来的攻击直接导致对方的软弱在日积月累中滋生出愤怒。
《刺》里的韩晓婷想起了自己被欺凌的感觉,愤怒涌上心头,可是愤怒又无济于事。
如果告诉老师,会怎样被对待呢?这是她担忧的问题,在她内心深处,她知道老师是帮不了她的,甚至让老师知道了,只会让欺负变本加厉。
很多家长都会跟老师们反应孩子们都是报喜不报忧,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如此,受到同学欺负,受到老师批评都不可能会主动告诉父母,只有在成绩进步时,考试分数满意时,我们才会自豪地告诉家长。
那个时候不是我们不喜欢跟父母倾吐心声,而是我们知道,我们跟家长说了以后,我们也得不到心理上的支持。而我们得到更多的是不被理解,那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很差很差。
美好的青少年时期本应该在美丽的花中成长,在父母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滋养重生,但是越来越多的父母老师却不能够重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他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是小题大作,却最终没有想到越来越多的花朵没有了雨露阳光的养分,而在刺的包围下枯萎……
李尚龙口中的“刺”就是暴力,受到暴力的孩子,虽展现的是害怕和懦弱,但是每个心中都长出了一根刺,在适当的时机,会用“刺”杀死施暴者从而为了保护自己。
这根刺被仇恨养着,被屈辱浇灌着,茁壮成长,成为“刺”的凶器,无意识中刺伤了别人,甚至更多无辜的人。
受过暴力的人,他们选择“以暴制暴”,但是暴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像书里所说的:“暴力是连环的,一环接着一环”。
因此,连环暴力,无形之中在培养更多的施暴者。
因此李尚龙说:“光凭道德和教育,恐怕无法解决,道德只能在特定的时刻发光,教育有时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所以解决方案只有两个,法律和科技。法律约束行为,科技抑制人性。”
他希望推动立法,因此让世界有更多的爱去解决暴力。每个人都能拔掉心中的那颗刺,拾起爱的灵魂,世界唯有爱,才能解决暴力。
感谢这位作家,关心着所有的校园暴力事件,他内心的诗和远方早已经是社会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