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有一条题为“985硕士毕业找工作底薪3400”的热搜,多少有点辣眼睛,忍不住点开看了一下,看完之后,我好像对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该微博显示:“近日,河北石家庄,中国农业大学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生发文吐槽称,自己在某招聘软件海投简历,看到石家庄某公司招学术编辑,薪资待遇5K~7K,就投了简历,跟HR一沟通才知道底薪3400。博主吐槽称,自己一个985大学的硕士生,平时做兼职都比这挣得多。招聘网站显示,该岗位的任职要求是硕士及以上学历,有学术论文发表经验,该公司人事:称2023年了,硕士生一抓一大把,博主表示很离谱,有点侮辱人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前面的记录也看不到,第一句就是:“这边底薪3400,转正4600+提成,您可以接受吗?”对方回复:“不可以哈。”接着来了一句:“你看了我的学历吗?”求职者觉得自己好歹是研究生,而且还是985硕士,字里行间多少有点自豪感,称“兼职都比这赚得多”。
再来看看后续,HR给出的回复是:“不要误解,硕士研究生确实一抓一大把,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还不忘加了个表情包,有点意思。不过这确实是大实话,确实是今非昔比了……
这位研究生可能真的被气到了,对于上句的回复是:“牛牛牛一抓一大把。”说完之后,还不忘讽刺了对方一波:“确实一抓一大把~但你只能在这里做个hr。”生气归生气,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位HR最后还不忘来一句:“太逗了,不好意思我家里不缺钱奥。”怪不得这位博主表示“很离谱,有点侮辱人。”
还记得前不久也有一则类似的报道——“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500”登上热搜榜,这多少好一点,但是随之火起来的两位女生运气可能就没那么好了——她们发布了一条题为《我,毕业5年,存款5000;她,中传硕士,火锅店保洁》的视频,顿时火爆全网!
视频的主人公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两人介绍了自己看似“高开低走”的经历。毕业5年期间,一个曾经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换了12份工作,现在存款只有5000多。
另一位211本科毕业之后,在中国传媒大学读了研究生,梦想是成为一名编剧,结果一路碰壁,她不断失业,还从头学画画,上一份工作是一家火锅店的服务员……
其中的一个主人公弯弯表示:自己考研考不上又在精神内耗,在搞砸的人生中充满了焦虑,她说自己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是挺废物的”。评论区,甚至有网友甚至直呼:还能存5000?可以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不过,这似乎也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常态了,不是很多所谓的“月光族”吗?用我看到的一幅漫画中的话来说:“所谓月光族:月初,我吃什么狗吃什么;月末,狗吃什么我吃什么。”
其实,个人觉得,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有很多原因——首先,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的竞争确实比较激烈:每年大学毕业生一千多万,硕士毕业生也有一百多万;文章开头HR所说的确实是大实话:研究生一抓一大把,学历自然而然就贬值了。其次,记得之前也有个很火的话题,就是“孔乙己的长衫”要不要脱下?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是不愿或者是说根本脱不下来的——“都说学历是块敲门砖,但慢慢我发现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再者,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对方提供的薪资待遇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就像文章开头博主这样,感觉有点“侮辱人”。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应聘者显得格格不入,准确来说,企业需要的是可以为自己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而很多大学生刚刚出来,可能也提供不了什么价值,但是自我认知也不够清晰……
这好像又回到了之前我们讨论过的一个话题:到底是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对于类似“985硕士毕业找工作底薪3400”这种高学历求职者“高走低开”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是侮辱人吗?还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