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看到一个人面临抉择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么,或者说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选择什么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常常觉得那个自己好陌生,他们在谈自己的时候,好像是一个他们完全不认识的人,然后我就在想怎么会这样子呢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来他们在从孩童时期成长为大人的过程中往往是不被允许成为他自己的
"你允许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吗"
"你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情绪吗“
很多的老师大人会说当然可以啊,我允许孩子成为自己啊,可当我看到一个小孩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情绪的时候,情况往往不是这样: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小孩,他的妈妈问他,中午你想吃什么,孩子说不知道,随便
妈妈说不要随便,你想吃什么就说,妈妈带你去吃,什么都可以
这个儿子一听非常的开心,还跟他的妈妈确认:妈妈,什么都可以吗
嗯,什么都可以,你说吧
这个儿子就开始拿手撑着脑袋,认真地想着,过了不久,妈妈就跟这个儿子说,让你自己决定了,你就想不到了,快点
这个孩子想了老半天,后来他终于想到吃什么了,他说:妈妈,我想到了
“快说,你要吃什么”
孩子说,妈妈,我要吃麦当劳,妈妈眉头皱起来了,"妈妈跟你说多少次了,你怎么老是记不住,那些东西不健康,换一个别的"
孩子从善如流,马上说噢好,撑着他的脑袋继续想,过了一会儿又想到了
”妈妈我要吃冰激凌”,他的妈妈火气一上,“要死了,中午吃冰激凌?没有跟你讲过,中午要吃正餐吗”
你看,这个孩子真的被允许有自己的意见吗?他要回答的意见是大人心里面的意见还是他自己真正的意见呢
当孩子的意见一说出来,就被否定,这根本就不是允许孩子可以自由表达意见。
而一个意见经常被否定,无法认识自己内在的孩子,其实他从一开始在心里就不能够接纳内在的自己
又比如,当小孩在生气的时候,父母在面对这种情况往往会这样说,你不要给我再生气了,你不要再耍脾气了,甚至告诉孩子说你如果不听,我就生气了
原来孩子不可以拥有生气的权利,父母可以。那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教养环境下日渐长大成为大人,我们可以想想看,他从小不被允许认识自己,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承认自己可以拥有生气,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大人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当他在跟别人讲话的时候往往非常的大声,面红耳赤,甚至在跟别人争论着:你那样不可以,我跟你说,你不准给我这样做
这时候旁边的人告诉他:诶,你干嘛那么生气。
他就会回过头来大声跟你说,我没有生气,
你这么激动,你这样讲话还没生气?
我只是讲话比较大声而已,是你这样说我才生气的
你看,一个人为什么会不认识自己呢,甚至连自己在表达生气的时候都不知道,我猜他多半是从小的时候,就不被允许他能够拥有自己的情绪而导致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被外界规定着要按照他人的想法来生活,那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跟自身的情绪就失去了连接,他不认识自己,那他在日渐长大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惑
我想,当有一天你给了他自由的意志的时候,恐怕他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吧
就像一只鹰如果被关在笼子里太久,当它被放出来后可能就再也飞不了了
回到刚开始的那个问题,”我不知道我要的是什么“这句话的根源在哪里
原因就在于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当中,他们之间互相连接的模式就只有命令,说教,而孩子内在真正的想法、需求、感觉却往往被忽视
所以当小孩长大成人的时候,往往都不愿意听父母的话了,令人悲伤的是,他们到最后也变得不认识自己的内在,甚至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的是什么”
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成长最可怕的不是一事无成,而是失去了认识自我的能力
在这个时代,很多人都是千人一面,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对自己有一个思考:
自己该如何寻找内在的自己?
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
自己的这一生又该怎么过?
有了这个思考意识,你也就走进了从一个想象的我、社会的我、虚假的我,再到内在的我,最后慢慢地去找到一个真正的我的过程
其实,你的世界很精彩,请真正打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