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是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主演的剧情片。
其在一系列描述二战的影片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电影从头到尾都没对纳粹到底有多残忍进行直接表述,反而时常描述得“过分温柔美好”。
这与贝尼尼本身诉求脱不开干系,他说,
我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描述一个有血有泪的故事,因为我并不想让观众在我的影片中寻找现实主义。
虽然大家还是不可避免地在影片中捕捉到了残酷的气息,但他也的确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
影片前后的风格是完全割裂的。
前期有一股浓浓的意大利喜剧味道。虽然故事发生在到处是硝烟、死亡的二战时期。
但导演始终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残酷,而是坐下来耐心描述一家人快乐又充满温情的故事。
后半段幸福的一家三口落入残酷的纳粹营中。
奎多用爱为儿子编织精神乌托邦,不仅保护了儿子幼小的心灵,也在不幸中为自己还有朋友,获得了片刻的放松。
影片在喜剧外壳下,隐藏的是深刻的悲剧内核。以荒诞表达二战题材,以幽默表现对种族歧视的蔑视,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就是最美好的《美丽人生》: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
01什么东西越多越看不见?黑暗
男主奎多作为犹太人,在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生活,是十分艰难的。
因为种族歧视政策,他申请开书店迟迟没有成功;校长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种族;街上随处可见,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店铺......
但即使如此,奎多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相反,他有个王子梦,他想娶“从天而降”的公主多拉。
这对其貌不扬的奎多来说,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世上事情的奇妙之处或许就在于:努力这件事是自己主观去做的,但这个结果很多时候却不是自己决定的,是他人给的,而他人给的东西恰恰是最不可靠的。
因此,谁都无法跟你保证,这件事做了就一定会有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现实面前轻言放弃的原因。
但奎多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无论现状多糟糕,眼前的事情有多不可能,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去尝试,积极乐观地去面对。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尝试了,不一定会成功;不试,就一定不会成功。且不到最后一刻,就永远不知道事情结局如何。
奎多竭尽所能,给了多拉一切可能的浪漫。
他会在蛋糕上写下“早安,公主”;骑马带走多拉;即使是在没有伞的狼狈雨夜,还会给多拉铺红地毯……凭借自己的一腔热情,终于俘获了公主的心。
其实影片并不是一部歌颂爱情的电影,但却给观众展现了一场近似完美的爱情。
而这恰恰是电影的高明之处。从头到尾都讲述战争的电影太多了,所以导演选择了一种更创新的拍摄手法,通过和前半段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对比,来体现集中营及战争的惨烈。
医生问圭多,
越多越看不见,是什么?
圭多回答,
黑暗。
那个年代,对以奎多为代表的犹太人来说,是黑暗又残酷的。
据统计,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犹太人,是欧洲犹太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还包括150万儿童。
如果世界太黑暗了,人们就会迷失方向,看不见前面的路。
因为儿子,因为爱,因为希望,奎多把这种种黑暗都巧妙化成了游戏,化成了微弱烛光。指引妻子和儿子前行,自己却燃烧殆尽。
叔本华说,
意志的作用是伟大的。
因为我们有了这意志,便克服得了一切黑暗。
02什么东西一提起便会消失?沉默
如果说电影前半段描绘的是爱情,那么后半段则是伟大的父爱。前一半有多欢脱,后一半就有多苍凉。
奎多经历了太多黑暗,所以不愿告诉儿子真相。于是在他们被纳粹抓走时,他告诉儿子这仅仅只是个游戏,谁最先得到1000分就会获得一辆全新的坦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奎多一直在儿子面前保持乐观、微笑。
所有人干活都累得不行,回来就上床休息,他还要假装真的在玩游戏,还玩得很开心。
而搬东西,做苦力,毒气浴,焚烧......这种种残酷与黑暗都被奎多用巧妙的谎言掩盖。
影片以美丽的谎言反衬战争的残酷,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以奎多的智慧和勇气营造出一片小小理想国。
在那样一种苍白的环境中,奎多的轻松戏谑代表了一种超脱苍白规则的精神强大。
从天而降的钥匙打开了她的心房,却打不开奴役的枷锁;骑马逃离婚姻的羁绊,却逃不出法西斯的束缚。
现实残酷,他就用温柔回敬现实。战争凶猛,他就用父爱打赢这场战争。
一句广播,一首音乐,让妻子重拾希望。一个善意谎言,一个属于父子间的游戏,给孩子一个没有阴影的童年。
他默默无闻,但他又无所不能。纵然身在地狱,他也能将它变成天堂。以生命为代价,给家人一个美丽人生。
医生回德国前问圭多,
一提到我,我就消失,我是谁?
圭多回答,
沉默。
这个谜语其实非常巧妙,因为这和集中营的情况相呼应:一被发现,就会被枪毙。
父子俩玩捉迷藏被德军发现时,奎多怕儿子暴露,一再告诉儿子要沉默。因为沉默,儿子逃过了屠杀。
影片最后,奎多再次让儿子沉默,让他躲进小铁箱,并且一直不能出来,直到外面一个人都没有。
可怜的奎多却被带到角落,枪声响起,他牺牲了。
这也是一个巧妙的安排,我们没有亲眼见到奎多的死,就好像我们没有生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没有亲眼见过迫害与屠杀。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都知道那段历史。那些酷刑没有被遗忘,历史也没有被遗忘。
沉默,一经提起便会消失。最后,法西斯失败了,纳粹党流窜逃亡,坦克来了。人民用反抗代替了沉默,正义最终取胜。
还记得马丁莫拉那首诗吗?
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而来,那时已经没有人可以为我说话了。
历史上很多悲剧都源于集体沉默,拒绝沉默就是为自己争取利益。我想导演之所以不把影片当做悲剧,也是想让人们看到希望,看到快乐吧。
曾听人说,成熟不是在你悲伤的时候不哭,而是你心里在哭,脸上却在微笑。
这是一个哲理,更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面临的难题。人生本就苦闷,内心愉悦并且心怀希望,该沉默时沉默,该爆发时爆发才是最大的胜利。
03如果我有1000分
影片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对于孩子纯洁的保护与爱,也能感受到圭多对美丽人生的憧憬和在残酷环境中特有的乐观。
但在惊叹父爱伟大,生活要有希望的同时,假如我们用孩子的视角,倒看、重塑整部影片,会不会是另一番风景。
“如果我有1000分,上帝告诉我,可以买任何想要的东西!
我拒绝了价值不菲的坦克,虽然它很有趣,但我还有更重要的事。
50分要给士兵,让他的枪离开爸爸,我不知道它会不会走火,总之很危险;
50分把爸爸变成女装,我在原地等他带妈妈回来;
60分在这租一个床位,从此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20分吃顿大餐,我请其他孩子一起吃,爸爸叫我吃慢点,时间还有很多;
20分给善良的巴图,虽然他看起来凶神恶煞,但是在这个房间里,他对我最好,我还等着他的甜点面包;
50分买爸爸一次精彩演讲,站在两个军人间,他好威风;
100分买两张车票,第一次坐火车,爸爸说没座位,去哪儿,妈妈不让说;
150分生日许愿,这场旅行我希望有会跑的大坦克;
剩下500分给妈妈,让她好好爱爸爸。我独享了他们的爱,我也知道,他们彼此相爱。”
其实,在父母无私爱着孩子的同时,他们也同样在爱着父母。
父母竭尽所能对孩子好,甚至不惜一切。但孩子的愿望其实也很简单,只要父母好,他们可以放弃目前拥有的一切。
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的,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是美丽的。无论怎样的灾难降临,只要生命还在,生活始终要继续。好好活着,就是对孩子来说最美丽的事。
04谜面是喜剧,谜底是悲剧与人生
故事前期,场面与色调明亮流畅,节奏轻盈,故事框架巧妙,在圭多诙谐的语言和活泼的肢体中给人一种欢乐和愉悦的感觉。
后期圭多一家随着一架列车缓缓驶入地狱,影片的基调转变为强烈的阴郁和灰暗。
影片前后影调的鲜明对比极具张力地凸显了影片的主题。《美丽人生》是悲剧也是喜剧,更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它就像是一个谜,披着喜剧的外衣诉说着一个悲伤的故事,但最终要传达的是看似并不完美的美丽人生。但其实美丽的也不是人生,而是那个至死也不愿拆穿的美丽谎言。
虽然受尽磨难、保持乐观很难,但最后坦克开来,纳粹倾覆,一切苦难就都有了意义。世界再残酷,人生再不完美,总有人能活出精彩,就像废墟上的雏菊,坚强又美丽。
最后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个问题,这么多优秀影片为什么选择《美丽人生》在2020伊始重映?
你说它是经典影片之一,重映有票房保障,且影片本身具有普世价值,可以;你说它是反战题材的佼佼者,圭多的父爱对当下原生家庭及父母教育问题可起到一个思考作用,可以。
还有吗?还有。
影片首映于97年,距离二战结束50多年,战争带给国家和民族的苦痛随着时间的流逝在逐渐减轻。
贝尼尼选择一个温和的切入点对受难者发出讴歌,同时也给即将跨越千禧之年的新一代传递历史反思:和平年代,做好铭记历史和战争的态度选择,才能保持属于自己的英雄主义不倒。
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于跨越另一个十年的我们,回头看向二十年的时间长河,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战争和国家及民族苦难,又成了一个新的话题。
美丽人生既是影片主人翁的,也是当下你我的。
老片重看的真正意义或许在于,它在对时代主题的回应中,指引着我们进入到对人的现实存在反思中,去追问人在现实给予意义上的本性——人生如何美丽?
重温这部老片时,或许我们都可以想一想,下一个十年,我们该如何坚守自己的英雄主义,如何做自己的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