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钢筋水泥铸就的“牢笼”里出来,下几块平整的台阶,踏上了地板,抬头一看,正是学校花大代价修建的喷水池,水池底下放着几盏花花绿绿的灯,水里散养一些各色的金鱼,偶尔浮上来换气,激起一小片水花儿。
沿着喷水池往宿舍楼的方向去,穿过一片小树林,这片树林由好几种树木混杂而成,最为常见的乃是桂花树。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黄灿灿的花骨朵绽放在枝头,花香四溢,隔着老远便能闻到它独特的芬芳。走进一看,粉嫩的花儿被炙热的阳光暴晒过后,都没精打采地收束了身姿,被风轻轻一吹,就铺满一地。
穿过树林,便能看到学校的人工湖。说是人工湖,其实只是一个大一点儿的池塘罢了。记得初来乍到时,池塘里长满青苔与杂草,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不时有死鱼浮在水上,散发出刺鼻的味道。学生每每从池塘旁边过,都皱着眉头、捂住鼻子。
后来,学校把池塘翻新了,先是把里面的青苔、杂草、垃圾捞出来,把水排干净,用挖机把四周的淤泥挖掉,用大汽车拉走;然后把起先挖好的地方用鹅卵石垒起来,又用塑料网把这些鹅卵石装起来,使之成形,如此把池塘的边缘都填上;最后重新放水进去,又买了一些鱼苗放进去。翻新之后,味道的确小了很多,偶尔也会有情侣在池塘边驻足,看看风景。
在池塘靠近路的那头,沿着池塘的边缘,重新修建了一条水泥路,上面铺地板,又做了围栏,防止过路的学生掉下去。地板和围栏都是木质的,刷上红色的油漆,油漆的味道散去之后,经常有学生从上面走过。
沿着木板小路走到尽头,是学校的老食堂,重新装修一番,安上了空调。食堂三楼把冷冰冰的铁桌、木桌换成了卡座,看起来颇为高档,吸引了许多学生来吃火锅。
食堂的北面是学校的中区,一栋玻璃楼耸立在大道左侧,看起来颇有几分现代化办公楼的模样。里面有个演讲厅,墙壁上放着一块很大的显示屏,偶尔会挑一些励志的电影放给学生看,更多的时候,用作演讲比赛或是颁奖的场地。
再往上走就是北区了。北区还在开发,一栋栋大楼接连拔地而起,与学校合作的驾校就位于北区,偶尔会有学生过来练车。
北区与中区交界之处,有一大片果园。学校旧址剩下几堵围墙,里面种着一片橘子树,有专人照料。每到成熟的季节,一个个金灿灿的果实挂满枝头,把枝丫压得弯了腰。
照料这些果树的老人,便拿塑料筐去采摘,摘了几筐,就骑上三轮车沿着学校流动贩卖给过路的学生,价钱极为公道,橘子又甘甜可口,不一会儿便被哄抢完了。
橘子园的旁边是一个水草疯长的小水池,里面散养着鱼,因为离大路很远,人烟稀少,偶尔会有学生拿着鱼竿去钓鱼。
再往上,便是学校的后山。上面有一条水渠,用来灌溉农田。学校从水渠中破开一个洞,在小洞下方修了一个很小的水池用来蓄水,这水应该就是供学生使用的了。
水渠下面是一片桃林,具体是什么桃树倒是不甚了之,通过它的光秃秃树干和树枝,只能看出来是桃树。
桃林的中央修了一条木板小路,把两座山头连到一起,并串起来几个亭子。亭子离教学区域和宿舍都很远,又无人看管,垃圾铺地,长椅上爬满大大小小的脚印,甚至有人呕吐留下的秽物,令人看了,很是恶心。
从亭子下来,一片茶园映入眼帘,郁郁葱葱的茶树分布得错落有致,茶叶散发着浓郁的芬芳,轻轻摘下一片,放到嘴里细细嚼烂,苦涩里夹杂着一点清香。
北区也有一个食堂,因为北区的宿舍楼和教学楼都很少,所以比起学校其余的两个食堂,规模甚小,客流量也少。
食堂底下是一个藏在梯坎下的小超市,里面卖一些零食、水等食物。沿着大道下一个斜坡,一直往前走几百米,便又回到那个翻新的池塘了,那棵因遮挡道路被砍了上半截的树,依然安静地在那儿呼吸。
整个校园占地面积约1200余亩,远离市区,靠近工厂,四周都是村庄,门前是一条高速,东南方向两公里处,有一个游乐园,时常有学生过去玩耍。
夜晚的校园,灯火通明,体育场上不时传来欢呼声,教学楼前的篮球场上,一大群好动的年轻人,正奋力地挥霍着他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