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的内心被浓浓的情意涨满,充满了无限的温柔。这种感觉让我无比的欣喜和满足 。语言并不足以形容我此刻的感受,只有体验才能真正的明白其中的滋味。
我此刻正在体验的是从前在书中看到或是从老师的口中听到的内心柔和而坚定的感觉,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 ?以前我知道了很多关于内在稳定的理论,并仿效着去做,我一定是一个好的模仿者,以致于很多人都没有发现我那只是模仿,而其实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身心合一,连我也以为我做到了 ,也或许是他们发现了但是没有说。
直到此刻,我真切的来到了这里,体验到这里,我才知道我之前仅仅是模仿。如果没有到达这里,我一定以为之前的我就已经掌握了真理,如果有人告诉我,我错了,我可能会感受到攻击去跟对方辩解。这就是人的悲哀之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掌握的才是真理,只有当我们更进一步回头看的时候才能发现当初自己所坚持的真理是多么的可笑。
我无法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我只知道我能温和而坚定面对我的孩子们,我有无限的耐心去面对他们,我终于能清晰的看见我的孩子们了。这里的看见指的是看见孩子本来的样子,而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幻影。这种感觉像极了2017年,我第一次看见老公真实样子时候的感觉。
那么理想孩子的样子和真实孩子的样子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是有的。如果妈妈的眼中只有理想的孩子,那么妈妈对眼前现实的孩子就会有各种不满意,妈妈会想各种方法把现实的孩子改造成自己心中理想孩子的样子。妈妈看不到现实孩子的困境,看不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妈妈只沉浸在自己的幻想和执着当中,当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样子的时候,会想各种办法去改造。技术与讲道理并用,如果还是达不到要求,妈妈将会失望,会伤心,会愤怒,最后是暴怒,妈妈完全看不到孩子的无助与恐惧。
写到这里,我有些悲伤,我心疼我的孩子。我在过去的10年里都没有看到真实的他,我和他之间仿若隔着一堵玻璃墙。我在墙这边,看到他的各种不符合我要求的表现,恨铁不成钢,歇斯底里的纠正他,责骂他。我看不见他眼中的泪,也听不见他的哭声。
而我的孩子在墙那边,他恐惧、无助、伤心,他大声地喊着妈妈,他需要妈妈的帮助,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但是无论他怎样声嘶力竭的哭喊,妈妈都听不见。他只看到一个满脸狰狞的、手舞足蹈的妈妈,他也听不到妈妈在说什么,他不知道妈妈怎么了,他更加的恐惧和无助。
这大概是这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了。妈妈明明在孩子面前,却看不见他、听不见他。而孩子看着妈妈走过来,赶紧的张开双臂,可是妈妈却只拥抱了他的影子。我在过去的10年里就是这样一位妈妈,我看不到真实的孩子,而只看到了他的影子。我看着他对学习的无力,整日喋喋不休,不起作用之后会奋起暴怒。
虽然我学习心理学之后,极大程度的能控制管理我的情绪,但是我知道我的本质没有改变,我还是会因为他的学习情况内心充满焦虑。我的情绪管理的太好,以至于我以为我看到了真实的他。于是,当我看到他依然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会很疑惑,我会更加的责怪他,甚至去找他爸爸的原因。我认为我已经做到了我能做的所有了,那么你就应该有所改变,如果你没有,那不是我的错,而是你有问题。
现在我知道,这是我用心理学理论给自己建造了一道新的防御,这道防御比过去更加的坚固。
我不知道是什么导致我打破了这堵坚固的墙,我最近做了两三次深度的自我疗愈,不知道是不是其中某一次起了作用;也有可能是我通过孩子的沙盘看到了他的潜意识,唤醒了我内心的良知;还有可能是我这几年学习心理学坚持自我成长,累积的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总之,我从幻境中醒来了。
我能看到他的困境和无助,我能看到他的不安和焦虑,当孩子向我求助时,我能第一时间放下手中的事情走到他的身边,搂着他的肩膀,认真听他说话,与他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我不再像过去那样不耐烦的说等一下,没看到我在忙吗?然后看到他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后又指责他。我发现当我平心静气的时候,孩子比我想像的要优秀,他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过去他总是用沉默拒绝跟我沟通。
现在他在使用手机学习和写作业时,我不再因为担心他会玩手机而焦虑的盯着他。我早上给他手机,他晚上送到我这里来,我的内心竟然是平静的。而且,自从我不再盯着他,他用手机看学习之外的东西的时候反而少了,作业完成的质量也提高了很多,写字开始有力,而不再是轻飘飘的浮在表面。我能看到他一点一滴的进步而给他鼓励和肯定,他看到自己的进步也是很有成就感,他说我觉得自己很棒呢。
刚刚手机放在我这里,他在背英语课文,读了一会儿,他过来跟我说:“妈妈,不行,我要用一会儿手机。”
我看了他一下,我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内心焦虑,我说:“是不是读英语有点困难,你感到焦虑,想用手机缓解一下?”
他说:“是的。”
我请他坐在我的对面,我说: “是不是当你感到烦躁的时候,你把手机拿在手中就安定很多?”
他说: “是啊,妈妈。”
我笑着说: “其实啊,这个手机对于你来说就像妈妈的奶一样,你要一手摸着妈妈的奶一手拿着书才行。就像你小时候断奶了之后,抱着那个玩具小猴好多年一样。”
他听了哈哈大笑,他想了一下,可能觉得我说的对,有点不好意思。我说:“你不用不好意思,其实你有时候一边写作业一边摸玩具,有时候一边写作业一边吃东西,都相当于在一边吃奶一边写作业,这没关系,很多大人也都有这样的问题,比如抽烟。”
他听了又笑起来,这次放松了很多。我说:“那你是继续这样一边摸奶一边学习呢?还是打算断奶呢?”
他连忙摇摇手说:“不行,不行,我要断奶的,我要长大。”
我说:“那好啊,那我们慢慢来,妈妈会帮助你的,下次当你写作业很烦躁的时候可以过来找妈妈抱一抱。”
他轻松的答应了,让我抱了一下,继续去背英语去了,这次的效率高了很多,很快就背熟了。
是的,手机是妈妈的奶,这个奶比妈妈真正的奶要安全的多。当妈妈的乳房和怀抱不能给孩子提供他想要的温暖的时候,孩子为了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他会发展属于他的安全的”乳房“,心理学上称为第三方过渡性客体。我的两个孩子都有第三方过渡性客体,写到这里,我眼眶湿润,一定是我这个妈妈的怀抱太过冰冷和冷漠,才会让孩子们失望的去找替代品,即使那只是一个物件,也比妈妈的怀抱安全。
可怜我学了好几年的心理学,好几次读过那篇“铁丝猴妈妈和布偶猴妈妈”的实验,却不知道自己也是那个铁丝做成的妈妈。
这几天,我对蜕变的自己有点陌生,我有点不习惯面对孩子时自己的温柔耐心和随心而出的各种赞美和鼓励,过去的我总是要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才可以假装的去夸赞他,那语气完全没有现在的自然和柔和,我想那一定是生硬又机械化的。
我这几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时刻都充满了爱和耐心,有时候就那样认真的看着他们就觉得很满足,连孩子哭都觉得那么好,可以温柔的抱着他,轻声的哄着。我一边享受着当下的时光,一边遗憾着过去的自己是如何错过了那么多和孩子们共处的日日夜夜。过去,我是很不耐烦的,我不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我更喜欢一个人。
我再回头看向过去的岁月,仿佛过去的时光蒙上了一层纱,怎么也看不清那岁月当中的人物景象,那好像是一场梦境一般的不真实,也仿若是平面画一样的刻板影像。与现在灵动饱满、明亮鲜活的样子完全不同。
我这样想着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双眼含泪,我流泪是为过去浪费的时光感到遗憾,也是对过去的哀悼,同时也是对当下生活的欣喜感动,和对未来新生活的向往。
好久不写文章,但是这次的开悟给我太多的欣喜和感动,让我特别想诉说给你听。我还是我,我已经不是过去的我,我依然还是那个初生的我。
最后用以下这句话诠释我现在和孩子们的日常。
不含敌意的坚决,不带诱惑的深情——科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