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是什么?
舒适区(Comfort zone)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如果人们的行为超出了这些模式,就会感到不安全、焦虑甚至恐惧。它是一种自我调节器,它对人有保护、稳定作用,能起到一种避风港的作用。
舒适区不是我们喊喊口号就可以走出的。我们谁不追求舒适安逸的生活?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舒适区是一个让人感觉安乐舒服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我们会感到很舒服,很放松。一旦离开这个区域,我们就会浑身不自在,不舒服。试想谁会给自己找不自在呢?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
舒适区虽然让我们舒服自在,但是我们想要提高自己,改变现状,却又不得不走出它。舒适区会扼杀我们的生产力、创造力,长久地呆在舒适区内,我们会满足现状,得过且过,勉强应付生活,久而久之,便会失去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和野心。
眼界决定境界,如果一个人一直坐井观天,老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待着,是很难有进步的。不断走出舒适区,结交优秀的陌生人,能让我们开阔视野,见识更多的可能性,还能升级自己的朋友圈,而朋友圈的高度决定了你的高度。
我的第一份工作可以说是让人安逸舒适的工作,稳定,还没有工作压力,甚至没有多少工作量。在单位,每天就是无所事事,聊聊天,喝喝茶,令多少人羡慕不已。可是如果我一直待在这个舒适区,我可以想象到自己会越来越没竞争力,甘于平庸,一直平庸到死。想想都是可怕的,我没法忍受自己过着这样舒适的生活,我不想过着味如嚼蜡的安逸生活。我庆幸自己当时选择了走出这个舒适区,才收获了现在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走出舒适区的误区
“舒适”需要付出代价。大家都知道,“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当青蛙发现无法忍受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我们会呼喊着:我们只有“突破舒适区”,主动寻求改变,谋求发展,才能取得进步。
但是,盲目地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这样就会比那些在舒适区的人要拥有更高的眼界、更好的能力和更好的生活吗?一味地让自己不舒适,就能取得所想的改变吗?这显然是一个我们在提出“走出舒适区”时,却忽略了的误区。
你很长时间内,都不切实际地过度地远离自己的舒适区,最后导致的可能是低效的学习,可能是你因怠倦而失去信心的放弃。因此,你用力过猛,让自己远远地离开了舒适区,可能会让自己受伤,而这反而阻碍了你的提高,适得其反。
《刻意练习》中提出,不管大脑和身体,对于处在舒适区之外却离得并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简单地说,我们要走出舒适区,但是不要走得太远。根据下图,我们可以多在舒适区附近的学习区,谨慎用力过猛,走进恐慌区。
就好像你想孩子不要一直待在家里当“温室的花朵”,想要锻炼他的独立生活能力,但不要一下子让他跑很远的地方,万一出个什么意外,后悔都来不及,让尝试让他走出家门口,在离家比较近的地方“闯闯”。
喜欢冰水,让我清醒
我们走出舒适区,要在“学习区”练习。进行大量刻意练习,从不会到熟练。刚走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会让你感觉痛苦,那要坚持,知道你熟练,也就是进入了新的舒适区。当然,在学习区练习时,还有个刻意练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不能忘,那就是:持续有效地反馈。
就像我现在开始写作,一开始自己写给自己看,自然没有负担压力,这是在一个舒适区内。可是如果我一直在舒适区内,那么我想我的写作水平永远也不可能进步。所以,我必须走出舒适区,让我的写作有反馈。这也是我加入田宝的文章健身房的初衷,得到持续有效的反馈,一定会让我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就像现在我对这篇文章的修改,也是因为有前辈帝天宇的反馈。我很喜欢有写友给我所写文章的一针见血的点评,像雪夜闻笛、杏仁,高博士等等,给我很多有效的反馈,这也是我能进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有人提出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机会,能让我看到自己文章的不足,发现缺点,这就是有效的反馈,能让我不断纠错。别人对我指出越多的问题,我想我的写作水平也会提高得越快。这些能指出问题的朋友,一定是真心想要帮助我进步的人。如果我不愿听取意见,只是停留在舒适区,孤芳自赏,那只能原地踏步。
联想
这让我联想到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我认为我们刻意借鉴“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来很好地度量我们走出舒适区应该走多远,让自己在“甜蜜点”中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自己。
END
当我们走出了一个舒适区,相当于走上了一个台阶,就会进入一个新的舒适区,而我们要做到不是沉溺在新的舒适区,而是再借新的台阶,再上一层楼!就像我从第一份安逸的工作走出来,慢慢适应了第二份工作,并在工作中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当第二份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舒适区的话,我想我会像当初一样,义无反顾地走向一份新的工作,走向一个新的学习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