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拜访一个做汽车燃油的客户,说起我之前一篇汽车用品的卖货文案。老板娘是个营销高手,操盘过亿的盘子,说看了我那篇文案觉得很不错,问我资料是如何收集的?
我于是讲的眉飞色舞,说当时的写作心得,还有最终的转化率效果,给顾客赚了多少多少钱。
老板娘微微一笑说,你上面有一个概念,写得不正确,你说的这个积碳,但配图上面这个其实是发动机的油泥。
说完她又肯定我,作为一个非汽车专业的人,在客户没有提供任何专业资料的情况下,自己能4-5天通过互联网学习一个全新的行业和产品,找到这么多素材,很不错了,又说其实90%的外行顾客都不会留意到这个细节。
她的话让我无地自容。
这件事情让我深深地反思自己,在互联网上信息繁杂的今天,应该如何去伪存真。研究一个产品和品类的时候,要如何做才能保持对卖点与需求点之间最客观而中立的态度。
在我看来,写作人的底线是一定要提供真实的东西,可以适度包装,但一定不能虚假或夸大。
我们目前可收集资料和分析的平台,不外乎知乎、电商网站、百度、专业论坛,有时候为了赶稿,我可能并没有真的去思考和求证我找到的资料是不是真的正确,或者是否够客观,而仅仅凭借它的出处和重合率,简单粗暴的推断是不是我想要和可以使用内容。
除去一些自媒体,为了炒作而故意捏造或虚构的信息和故事,在营销卖货领域,也有很多速成班,为了让产品好卖,专教一些吸睛的技巧。
发现痛点创造需求没有错,正确的描述与定位更重要。否则我们可能靠文案收获了第一批顾客,后续复购却大幅滑落。
最后,记得之前看过彪悍江湖的写作六则,今天再读一次,勉励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将来都要更认真严谨。
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每天认真分析一篇好文案,
要么现在写,要么永不写,
写作首先要解决信任问题,
要追求简洁流畅有说服力,
作者真正要销售的是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