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有过一个疑问:中国为什么没有乔布斯呢?
我的疑问:我们该怎么培养出中国的乔布斯呢?
下面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创新者的思维与众不同(也就是“非同凡想”)。但是正如史蒂夫·乔布斯所言,他们自所以能有“非同凡响”,只是因为能够把尚未被联系起来的事物联系起来。爱因斯坦曾经将创造性思维称为“组合游戏”,并认为这是“建设性思维的本质特点”。联系,是跨越知识领域、产业、乃至地域,做出惊人联系的能力。”
———《创新者的基因》
不仅仅“联系的能力”能激发创新,我们还发现“联系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学习。大家想想,为什么有些人学习知识很快呢?因为他积累了很多学习经验,同时可以把已经有的学习经验运用的新学的知识上,这就是在运用“联系的能力”,这样减少了摸索的时间。
下面是我的解决问题的教学:
第一步:发现问题——主旨题不会做
昨晚在教学生做2018年宜昌中考A篇的题目时,做到最后一题的时候,该怎么做:
学生小李提出:对于英语阅读,我最容易错的就是像这样的文章主旨题。
第二步:定义问题——用语文知识定义英语阅读问题(跨学科)
于是我问:我们学过类似的阅读吗?
学生们都回答说:学过,我们做过很多类似的英语阅读题。
他们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了英语这一单一的学科,而没有进行“跨学科的联系”。
我为了训练他们的联系的能力,要求他们进行跨学科的思考,我问:和别的学科有什么联系?
学生们一脸茫然……
于是,我提示:语文与英语是不是同为语言呢?如果同为语言,那么在语文阅读中,遇到文章主旨题,我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们很快地回答:要根据文章的题材来说,比如说明文是为了说明一个事物,所以文章主旨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事物;而议论文是为了论证一个观点,那它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的主旨;而记叙文的主旨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提出假设——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这道英语阅读主旨题吗?
回到这篇英语阅读,我开始提问:
这篇文章是什么体裁?
学生们很快地说出:这是说明文体裁,所以文章的主旨就是“作者为什么要说明这个事物”。
第四步:验证假设——运用上一步的假设是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即选择正确的答案
于是大家很快地选择了B!
从而做对了这道题!
就这道题来说,可以验证我们的假设,在我们又时间和有机会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用类似的中考阅读真题来验证我们的假设。
所以,我接着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通过联系语文阅读方法得到英语阅读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到别的英语阅读文章中呢?
于是,我们在笔记本上做了记录:遇到主旨题要首先明确文章的体裁,然后就可以确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这样,我们在以后的针对训练的时候,我就会在遇到这样的题目后提醒他们考虑到这一点即可继续验证我们的假设!
本人致力于“把普通家庭的孩子培养成为刘强东、雷军、周鸿祎那样的商界领袖”,而本专栏是关于我的“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见解,这样我可以做得更好,先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