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 | 袁大妞Beryl
孩子总有些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小动作,而这些动作的背后却是蕴含了巨大的心理表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细微的迹象来发现孩子潜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
正如心理学家观察到的,作奸犯科的人尽管表面上无所谓,其实骨子里是十足的虚弱。同样,那些外表表现出勇敢无畏的孩子,内心都有一种软弱感,这些,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微小的迹象观察到。
案例分析:
不少孩子站立的时候不是挺直腰杆(很多成年人也是如此),他们总是要挨靠着某样东西。采用古老的训练方法,可以指标,但不能治本——人们会对孩子说:“站直了!”但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孩子倚傍某样东西的动作,而是在于它总需要获得某种支撑和支持。我们可以通过惩罚和奖励,很快的说服这个孩子消除这种软弱的表现,但这孩子对于获得别人帮助的强烈渴求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的毛病继续存在。
一个好的教师,能够读懂孩子的这些迹象,并且能够以同情和理解去帮助孩子消除潜在的毛病。
分析结果:
从某一个单一的迹象,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孩子所具有的素质和性格特点。如果孩子无法摆脱倚傍某种东西的心理,那么,马上可以知道,这孩子肯定会有诸如焦虑和依赖等特征。把他的情况和我们熟知的类似孩子做一比较,我们就可以重构出这一类型的孩子的人格;也就是说,这孩子属于被娇宠的一类。
这一类孩子已经开始气馁,开始躲避正常的途径和任务;全力以赴地独辟蹊径,不走社会已经指定安排的大道;他选择一条个人的途径,去获取某种优越感以补偿他的欠缺感。对失去信心的人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不外是最快捷地满足心理上对成功的渴求。甩开社会的道德义务,并且用破坏法律的手段来突出自己,是自己获得一种征服者的感觉——这比走社会的既定道路要容易得多。但选择这条捷径的人,很清楚,是内在怯懦和虚弱的,尽管他的外在行为表现出相当勇敢无畏,这种人只肯做他认定能十拿九稳的取得成功的事情,他以成功炫耀自己的非同凡响。
内容选自《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