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的2015年最佳读物

不能免俗的,在年关的时候,总还是要盘点一下整年的读书情况。过往的盘点都是按照时间,按照月份一个月一个月地说。但是在我回头回顾的时候,发现除了一个个的书名之外,对我自己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况且,我也有记录阅读书目的习惯,再重新评价一次,也是架屋叠床。

于是就换个方法,挑选中最为心水,最可能重新阅读,而且也一定会重新阅读的书目一一评点。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整理了一份新的清单,精中选精,实用性也强得太多。

Paste_Image.png

接近年底的时候,发现了英国历史学家芬纳的一套《统治史》,真是相见恨晚。每天打卡上班一样,用心阅读这套煌煌巨著。

简单地总结这套书的特点,就是全球版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或者过去版《国家的常识》。芬纳教授从历史上选取了各个有代表性的政治组织,讨论它们在实现“统治”的过程中的优劣得失。挑选的标准是这些统治机构一定要具有创新性。

国家统治的时候,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政权的合法性,政府的组织形式,继承权的确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行政人员的选拔……按照这些因素将古今中外的各种政权予以比较分析,剖析出它们的特点,予以比较分析。这本书就是呈现人类历史上统治方式的“百科全书”。

越读这本书,约会感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失败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但是成功的国家各有各的成功。”这样的说辞,很容易被误以为是替集权专制的政权洗地。可如果设身处地的将具体的政府还原到具体的情境中考察,当时的选择往往就是最为可能的选择,最为合理的方式。

而在另一条路上也必须得承认,国家发展的轨迹也是非常的奇特。没有人能够预计到未来的走向,也很难去复制他国成功的路径。在这点上,福山最新推出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表达了类似观点。每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侧重于不同的位面。落实到中国,则是强力而又效率的行政体系。从秦汉一直到今天,中国的官僚行政一直行之有效的引导国家的发展。但是在另外的方面,法制与合法性上,则是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赵鼎新就指出,中国政权的合法性落实在经济增长上。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做法。可以想象一旦经济衰退,政治会走向哪个方向。

芬纳与福山不同,他没有提炼出哪些指标可以通往丹麦。毕竟,国家的体量就是一个非常需要重视的因素。但是在他梳理的种种的政体方案与问题中,确实给了人很多的资源与参考。但是,人类在历史中学会的唯一一点,就是永远不会“以史为鉴”。

Paste_Image.png

对于中国人的各种心理表现,各种文化特征都会有各种书籍予以总结。鲁迅先生就写过一系列的文章呈现“国民性”。近些年来,对于“国民性”的批判也是在各种媒介上屡见不鲜。秦晖老师的这本《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虽然不是专门来解答“国民性”的问题。但是他的整本书,确实可以解释“国民性”生成的原因。

本书从副标题可以看出,是分析近代关中农村的所有制状况。书中提出一个与一般感知相悖的观点:关中地区的土地所有制相当分散,并没有土地集中制出现,也就没有大地主阶层。

但是伴随着土地分散呈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该地区的贫富分化同样悬殊。对此秦晖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关中地区的财富不是依托着土地而产生,也就是与生产资料并没有太强的关系。在当时真正的唯一的生产资料不是土地,而是权力。只要拥有了权力,也就拥有了财富。关中的有权阶层,又无法抵御国家对于土地的税收,于是干脆就只要现钱不买土地。

将其与太湖模式相对比,也会发现,江南地区的富豪大量购置土地的原因,则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特权免除地租。这也就揭示了中国经济的模式:“要想富伴着官家卖酒醋”。

权力对于经济的干扰,归根溯源,则是源自中国自古以来的“宗族制”。秦晖老师在此,就以“宗族制”为核心概念,对我国农村、农民予以考察,分析他们的经济状况、社会状况、精神状况。由此扩展,中国人现在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的弊端,则可以归咎于长期以来宗族制在中国人心理上的残留。人虽然进城了,但是精神还是没有根除掉以往的陋习。

孙隆基教授的《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在解释中国国民性的问题。并提出了“良知系统”这个概念,认为中国人注重的更多是“人际关系”,而非人的本质状况。这个和《菊与刀》里面“耻感”“罪感”的概念也有类似。书中有很多对现象的归纳和分析。但是在解释力上,却少了秦晖这本《田园诗与狂想曲》的深刻。仅仅像是对“差序格局”这个概念的扩展与延伸。

要了解中国人,秦晖老师的这本《田园诗与狂想曲》是必读的书目。书中也有提到对于土地问题的改革,但在我看来,那都是细枝末节。只要中国、中国人以更快的速度拥抱现代化,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但是揪着土地问题不放,所有的改革也都是避重就轻。

Paste_Image.png

阅读这本《额外生命》有一种非常怀旧的体验。

小时候,身边总会有一个同学,在课间或者放学后给人说,说自己玩了一个多么牛逼的游戏,有多好玩,多震撼,多么不可思议。这本书基本上就是这个路数。不管这个游戏自己有没有玩过,光是听听这个人手舞足蹈说得天花乱坠,就能想象这个游戏该有多么的好玩。基本上这个书也就是这么个路数。当然了,同样都是讲述,讲述人段数不同,给人的感觉也就不一样。作者汤姆·比塞尔是《纽约客》的撰稿人。他的水平自然能让他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

他讲游戏体验,不光是局限在“玩”上,更重要的是,他是在说为什么好玩,怎么好玩,比同类型的游戏进步在什么地方。因为是专业人士,又是专业作家,他的眼光就和普通玩家决然不同。普通玩家最多也就说个“爽”,但是他能够分析出游戏的优势在哪。在第二章讲述《生化危机》游戏体验的时候,他就提出了这是一种新的游戏类型的诞生。这款游戏结合了恐怖电影的场面,融合了冒险游戏的任务模式,还有成熟的射击动作。这一切让《生化危机》成为了殿堂级的作品,也让它直到现在还能帮着卡婊继续骗钱。

这本书也不光是局限在直觉上的体验,理论上的总结也不少。在第六章《时空幻境》中,他就游戏的叙事化问题展开了非常严肃的讨论。他认为“游戏可以被视为纯粹的文本。但是一个差别在于电影和文学作品由符号和示意物组成。而在电子游戏中,符号与示意物极少以一种合理的方式与感官世界产生联系。电子游戏是从现代主义走向现实主义,这与绘画与雕塑恰恰相反。”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作者没有专文讨论,但是时时刻刻不忘提醒读者“电子游戏是一项艺术么?”对我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在游戏叙事化方面,“玩”游戏可能体验未必明显,但是收看通关视频,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观赏行为了。目前对这个的讨论还是不多,其实这个行为本身就再次明确了游戏的叙事化。游戏确实可以当成一部电影来欣赏。

Paste_Image.png

在此之前,当然阅读过很多小说。但是在看过这本书之后,才发现自己经常在阅读的时候挂一漏万,失去了对小说精妙之处的把握。

在阅读申丹的《西方叙事学》与杨义老师的《中国叙事学》中遇到的晦涩枯燥的理论,通过这本书可以非常好的落地。书中将许多的文艺理论工具化,让读者可以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去实践这些理论,并不仅仅是用来作为学术上分析的工具。很重要的事,可以成为提升阅读享受到方法。而反过来,阅读时的一些感情的体验,在书中也可以对照找到理论依据。两者循环往复,实现阅读水平的提升。

这本书既是一本指南,也是一本赏析。在提出了阅读小说的种种方面后,也随之附有大量的案例。通过观察作者是如何阅读、赏析小说的,也可以从中获得很多的技巧。而在这种赏析里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感受到自己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读的一本《雪隐鹭鸶》正是如此。这是格非教授对《金瓶梅》的赏析。《金瓶梅》倒也读过,但是经过格非教授的指导,很多路边的景色重新的引入了视线。这都是自己阅读没有体验到的。所以,掌握阅读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榨取小说里面所以可以汲取的养分,给我们提供多条阅读小说的路径。

自己开车,搭乘别人的车,是两种不同的体验。但是司机一定要好。

Paste_Image.png

除了阅读,这一年还试着写作投稿,并且有了可以看得见的收获。以往的写作都是依靠着之前的阅读经验,但是当提笔开始创作的时候,发现整个过程与单纯的阅读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在阅读的时候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创作的时候却并不是这么清晰。往往认为可以倚马可待的效果,背后都是有着非常多的付出。单纯的阅读,单纯的依靠阅读去总结写作的经验,往往“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就有必要系统学习考察写作本身的规律。

《写好前五十页》这个书针对的是长篇小说,但是它的重要性在于,提示我小说如何开头如何布局。这个东西往往是被人忽视的地方。虽然自己写的是中篇小说,区区两万字,全部也才五十页的一半。可这部书对于小说创作中的基本原理,还是说的非常的透彻。当然了,这本书不是写作方面最优的教材,不过对于刚刚涉足这个领域的我来说,确实是打开了一扇大门。看得只是这本书,更应该推荐的是这整套“创意写作书系”。这其中包括了侧重各个方面的写作指导,多方面的学习,才会掌握更加丰富的创作武器。

其中的《经典人物原型45种 : 创造独特角色的神话模型》,就是从人物入手,分析各种人物的特征、勾勒他们的生长曲线,总结他们的故事线索。一方面可以知道如何刻画典型人物,典型人物应该具有哪些必备的特征;在另一方面,书中也提供了模式,故事中人物的性格一经确定,什么样的细节可以加强、增添人物的魅力。这种创作就有点类似于填空,能够简单的上手。创作出来的东西可能很平庸,但是起码能有一个不太差的形状。

还有一本《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就是更具体地说明,这两种类型文学创作时,应该注意和避免的问题。其中有一点就是,在科幻小说里面,比喻往往会认为是“实际存在”的。比如“像蛇一样的列车”,现实主义的小说里面,肯定会知道这是形容列车的长度;但是如果在科幻小说里面,就未必如此,有可能真的是“将蛇改造成列车”。这些眉角,要是不看书,真的未必能一下子注意的到。

Paste_Image.png

《卡拉马佐夫兄弟》在年初的时候,终于读完了。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尝试约读本书,在前两次失败之后,事不过三,这次终于拿下了陀思妥洛夫斯基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另外一本《罪与罚》,同样读过,可还没有读完。在新的一年,有必要尝试攻克一下。

之前两次没有读完,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人名太复杂。一个人除了本名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昵称、爱称、简称,姓、名也都是独立的。后缀往往也都是差不多,稍不留神就会漏过去。所以这就要求阅读的时候始终保持一贯的注意力,当将这些名字与鲜活的形象贴合的时候,他们似乎也就不那么容易混淆了。所以,有一个建议就是,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小说,这是一本可以充实生命的小说。

故事的线索很简单,但是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非常震撼。因为这部小说的内容,完全可以投射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很多的社会现象都是有着代际之间的冲突,而代际冲突也会因为阶层的问题凸显出来。故事中的兄弟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富二代”。而他们的老爹则是一个带有原罪的暴发户。当社会思潮开始变迁,当社会评价的标准开始变化的时候,暴发户如何应对外界的风评,富二代如何建立自身的定位,这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儿子,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阿历克斯最终选择了宗教作为归宿。这个也是作者给我们的一种答案。当面临世界上的骚扰无法逃避的时候,投身宗教就是精神非常好的解放。用宗教作为自己的依靠,用它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这是一种让人轻松而且可行的方法。而在与之对应的二哥伊万身上,则是对于宗教的不信任,对于一切的不信任。伊万最终的精神归宿走向了虚无主义,失去了人生的依靠。这始终是作者的恶意,因为他对于这一家人,即便是他最同情的阿历克斯,也并不是给予了在当时环境中能够被人所理解的道路。佐西马神父去世的一个章节,表现的就是宗教本身的荒谬。

跳脱出具体情节的复述与分析,陀氏的这本书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其中思辨的深刻性与普适性。离着作品问世已经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在书中所描写的问题,时至今日还在不断地上演,想法也不过是书中人物的简化和复写。

这本书最终没有完结,所以阿历克斯最后的演讲,也并不代表作者对于时代问题的最终解答。不过陀思妥洛夫斯基伟大的头脑会给出什么样的处事方式,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了。这也永远是人类世界的遗憾。

这本书另外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呈现了巴赫金所总结的“复调”的写作方式。关于这个术语,现在已经是被用得烂烂的,但凡是只要双头的设定,都会扯上这个字眼。当然,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就好象烂得音乐作品同样可以采用“复调”的编排方式。但是只有通过对这本原典的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到“复调”的最为典型,最为经典的表达方式。在创作方面,也会是非常好的模仿借鉴的范本。

Paste_Image.png

《龙卧亭杀人事件》是岛田庄司中后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本著作。在篇幅上有了一个非常大的跳跃,从一本跨越到两本。故事本身也有了非常重要的提升,除了照常非常玄乎的杀人手法之外,更加让人欣喜的是看到了优秀的民俗式推理小说。

在民俗推理这方面,三津田信三更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我所看得他所著作的小说里面,民俗的部分完全是脱离于故事本身的。《首无:作祟之物》,是民俗的仪式;《山魔:嗤笑之物》《凶鸟:忌讳之物》也是如此。民俗仪式仅仅是提供了作案的场作而已,这点在《凶鸟》中表现的更明显。但是刨除这种猎奇的成分,所谓的民俗在此并没有特别的作用。甚至是换个场景也说得通。

但是在《龙卧亭杀人事件》之中却并非如此。民俗与社会心理仅仅的结合在了一起,而社会群体心理又与作案动机密不可分。在这种环环相扣的情况下,对于民俗的引进,对它的解释,就显得水到渠成理所当然。不然的话,失去了这个背景的案件根本就无法成立。案件本身与这个民俗背景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在这点上,京极夏彦的妖怪推理的设定也有类似之处。但是民俗毕竟是人世间的产物,没有京极堂那么的虚化,没有那么谱。更接近现实,也就更能有投入感,更成为殿堂级的民俗推理小说。

三津田信三与其相比,民俗部分就是可有可无。他的书好看在于叙述诡计和多重结局,倒还是挺有趣的。即便经常玩脱。

这本书的另外看点,就是石冈的恋爱史,同时也是石冈独自断案。这些也都是系列小说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兴趣点。至于它的续集《龙卧亭幻想》,我只想说,千万别看!!!

Paste_Image.png

《攻壳机动队》其实也可以放在电影里面讲,而且它能有今天的地位,绝大多数应该是拜1995年押井守的剧场版所赐。既然漫画才是原作,追根溯源,从这讲起也不为过。当然,还是要声明,漫画比起剧场版和TV版都有很大的差距。

这套作品能说得很多。漫画构建了一个特别的近未来。在那个时空里面,因为纳米机器人的出现,核武器已经不是终极武器,仅仅是非常厉害的常规武器。也因此,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日本成为了盟国。当然,政治环境仅仅是一个大背景,故事最重要的核心在于身份

“身份”问题是赛博朋克小说最基本的核心冲突。什么是人,什么不是人?在傀儡师这几话中给出了非常深刻的讨论。一个人工智能,如果经过了图灵检测,可认为他是人类呢?如果归结于没有躯体,那么它变成拥有实体机器人又该怎么样呢?塔奇科马如果做成人形机器人,它们与巴特的羁绊,是不是就更让人困惑了呢?

机器人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称为人,是讨论的非常多的问题。而在另一方面,人在什么程度上可以称为“机器人”呢?身上所有的部件都是人工制成的主角——草雉素子——可以称为机器人么?这个仅有抽象的意识是来自于人类,从小都生活在机器之中的“人”,可以被称为人类呢?她和傀儡师的差别在哪呢?

在赛博朋克的相关著作中,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人的意识与肉体是可以分离的,是笛卡尔式的二元对立的。人格与肉体是完全无关的东西,人确实拥有“灵魂”这个东西。可是人的意识又是什么?人的意识可以脱离肉体的存在么?对于后一个问题,我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人的意识不可以脱离肉体的存在,人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自己的身体所塑造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肉体会有明显的变化,人的想法也是随之改变。又比如人生病了,做出的思考与决定,也不会和健康的状态一样。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灵与肉的关系,在很多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的著作中已经有非常详尽的解释。《笛卡尔的错误》就是其中非常经典的一本。

在神山健治的TV版中,特别是第二部“个别的第十一人”,则是将“身份”的内核扩大。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机器人”与“人”的划分,而是政治化,将身份议题扩大到“难民”与“国民”的层面。在这点上,就突破了漫画的容量,让整部作品关注的议题更加现实化也更加深刻化。“机器人”和“人类”的区分与“难民”与“国民”成为互相对照的镜像,这其中的比对,就更加看出事情的复杂。尤其是后者确确实实是在现实中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时候,对于他的考虑不仅仅是出于学理上的思辨,而是必须经过实践中的考察。这就增加了需要分辨度维度。而从这其中提炼出的要素,又用来分析“机器人”与“人类”,也就更凸显了这种分类的模糊性与摇摆性。

毫无疑问,神山健治的《攻壳机动队 TV版》是我心目中最最最经典的一部动画作品。

Paste_Image.png
Paste_Image.png

特德·姜的两本书在之前还曾专文写过。他的小说已经脱离了一般科幻小说的限制。“他所考虑的问题已经超出一般科幻小说所承载的主题,是对终极问题的考虑与探索。”

除了这个之外,他的写作风格也值得大说特说。对于刘慈欣很多的诟病,集中在“文学性”欠缺。这个是不是科幻小说应该承担的责任暂且不提,但是作为小说而言,这点确实是大刘作品中的问题。

但是在特德·姜的作品中,这一点是完全不成立的。他的每一篇作品的布局,文笔,都是恰到好处。作品中不光有精妙的设定与深刻的思想,其中对情感的把握对人物的科幻,也都是非常的优秀。就以《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为例,明线是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的互动。在文中,人工智能局限于“宠物”这个层面,并没有真正的可以与人一样。但是当这些人工智能拥有了动物一样的智慧,成为了真正的生命体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它?对待一只人工狗,和对待一只自然狗,应不应该有区别?它们应否享受动物福利。它们是一个软件,还是一个生命呢?这其实也是非常有意思的命题。从这点,显出了特德·姜思考的全面与洞察的深邃。

作品文学性的特色就体现在暗线中:人工狗的主人之间的情愫。这种感情的从无到有,若有若无,都完全是纯文学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手法。两个人各自的心路历程,两个人若即若离的关系,各自生活的变迁,谈论内容的变化,都可以脱离科幻背景独自存在。将这些篇幅修改之后改成爱情小说,完全也是经典作品。从这点来看,就已经力压无数的科幻“小说”了。

同样是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也是着重塑造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但是思想广度和深度差得略远。另外可能会让中国人感觉无聊的地方在于,刘宇昆的故事背景大都是表现文化冲突与文化奇观。在美国,后一点可能很受追捧,有对异域文化的新奇感。可在中国,真的是太稀松平常了。这点也是刘宇昆与特德·姜截然不同的地方。在特德·姜的作品中,绝对不会想到他是一个华裔作家。当然,在这一点上,通过特德·姜的访谈可以得知,他有点矫枉过正,反而是故意避开中国元素。其实,这又何苦呢?

特德·姜的科幻小说完全超过了科幻小说的限制,是所有人都可以拿来阅读的文学作品。

其实在科幻小说上面,罗杰·泽拉兹尼的《光明王》《光与暗的生灵》也是今年让我非常震撼的作品。但是一时并没有消化,尤其是后者,架托在埃及神话上面,离着已有的储备距离太远,很多地方也只是囫囵吞枣。待来年看完了全套《安珀志》,再来讨论罗杰·泽拉兹尼也不迟。

上面所说的基本都还只是相当少的一部分。在不同的领域,尤其是学术方面,也看了不少好书。但是限于内容,还是将它牢牢的记在笔记里,写进论文里才是更好的出路。

提到的这些书也未必是什么经典,但有一点就是,在阅读的时候,都是让我跪着看完的。起码心理上一下子就双膝着地了。至于来年,后年,大后年……这些书也会经常拿出来反刍,不断汲取内里的养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