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我曾经最喜欢的一句话,在今天连续第15天细读庄子之后,才是真正明白了。原来我们以为都懂的,都不一定是真懂完全懂,甚至往往错理解了后半句。我曾经以为相忘于江湖是一种通透和洒脱,知其无可奈何之后的一种逍遥,继续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生而前行的逍遥。而这次细读,才知此句的意思,其实庄子是以干涸之泉的游鱼喻濒死之人,说在其死亡降临之时,苦苦挣扎,不如忘记生时的快乐,坦然赴死。坦然赴死,并不是生而向前~ 我又醍醐灌顶,恍然有所悟。
这章节,其实是讲的生死思想,生死都属自然现象。尤其在我通读或者叫“修行”《齐物论》之后,也就更懂了站在“道”的角度,生死两相转化,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坦然接受就好。
而如此,又讲到了道的问题。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遯。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终,人犹效之,又况万物之所系而一化之所待乎!
庄子用“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来说明“藏天下与天下”的好处。不管人将东西藏于何地,都有可能被偷走,但若把宇宙藏于宇宙中,即把时间和生命藏于自然,藏于天地之中,也就没人能偷走了。故圣人将游于物之所不得遁而皆存----圣人将游于不会亡失的境地而与大道同存。这又是打破自我与宇宙界限,与宇宙合二为一,即我们一直所说的天人合一,长生永存。然生也罢,死也罢,也都是大道自然,安时顺命,顺应天道,这本身就是一种合一的永存。
读此章节,突然对生死观,又感悟到了不少,收获甚多。再也不是原来那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原来境界了。读庄第15天,特此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