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那是六月七号的早上,我站在宿舍的阳台,望着学校的凤凰花,身后手机的消息提醒把我从凤凰花的艳丽中拉回。
是母亲的语音消息,“我和你爸爸安安静静地等你,我们不搞特殊,就跟平常一样。”这就是母亲的性格,安安静静却有力量。
母亲给予我最多的是安心。常能听见别家父母教育小孩是说“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心?”而我的父母对我说得最多的话是“孩子,你尽管放心去。”父母给的安心是实实在在的,他们总会尽全力守护我的安心,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也正因为父母所给予的慢慢的安心,让我拥有勇气向前披荆斩棘。
我曾问母亲:“你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什么呀?”
母亲突然严肃起来,“你成为我的孩子,是上天交托于我的任务,这个任务实在难以担当。作为母亲,我深切地知道育人的任务不只哺育成人,更是养育成人。哺育,我为你提供最好的资源。养育,我只要求自己养育你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失一颗质朴的心。我不愿看见你被黑暗吞噬,不愿看见你唯有一颗空虚的心,不愿看见你失去对世界探索的心。我与你父亲并没有探讨过我们该如何教育你,教育这个词太严肃,我们并不想与你成为严肃的关系,相较之下我们更愿意以朋友的身份陪伴你。”
母亲很少这样与我谈真心话,与大部分父母一样含蓄。那一次的谈话让我很深入的认识到原来父母想做的很多,但能做的很少。孩子作为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而父母,作为过来人,总会想着为孩子减少曲路,为孩子铺平坦路,却不想孩子居然会极力反抗。毕竟这样年轻有冲劲的我们,不服常规,想凭着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即便失败了也为自己的坚持自豪。想必我的父母亲也正是因为知道我有着探索的拼劲,对我给予鼓励支持和引导。想到这里,我十分感恩。
回想高中三年,我的成绩并不理想,奇怪的是父亲母亲并没有对我提出强制性要求,反而一直在期待着我的假期,想着要带我好好玩一场。
有一段时间我的成绩可谓是一塌糊涂,母亲终于给我发了一段话,是龙应台对他的孩子所说的一段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会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这是母亲想了很久才决定发送给我的,我甚至能想象出母亲看着手机小心翼翼的样子,不仅担心我因为成绩不理想而沮丧,无力再向前走,还担心这番话是否会给我带来压力。这是三年高中,母亲唯一一次对我学习方面表现出她的担心。这是我记事以来,唯一一次我体会到母亲的对我小心翼翼。
我问母亲,你会不会羡慕别的母亲,她们的孩子那么优秀。我记得那时母亲看着我,宠溺地笑了笑,不紧不慢地说,傻孩子,天下的父母哪有羡慕别家孩子的?你在我眼里,永远都那么闪闪发光呀。
小时候不懂父亲母亲为什么要起早贪黑地工作,对自己不修边幅,觉得那样子的父亲不帅,那样子的母亲一点都不美,长大之后渐渐懂得不是他们不愿修饰自己,而是比起在修饰自己的外表上花时间,不如努力工作来守护我,父母亲认为比起自己,我更重要。
小时候总认为父母亲就是一对超人cp,任何事情都能游刃有余地解决,最神奇的是父亲居然不怕疼!后来有一天,我看见父亲的大拇指被机器绽开了肉,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我压住哭腔问父亲:“你的手指不疼吗?”父亲一愣,急忙把手藏起来,笑憨憨地说:“不疼不疼,小伤。”我把脸别过去,这么深的伤口怎么可能不疼。我霎时间明白了,父亲不是不怕疼,而是因为父亲这个角色忍住了所有的痛,因为有我,父亲隐藏了自己的所有不堪。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待父亲母亲,他们让我安心,让我有勇气,这些财富都帮我一生。他们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由引导者到贴心好友,他们不遵从任何教育方法,他们也不把自己和我的相处称为教育,而是陪伴。在他们的看法里认为,陪伴既是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也是孩子对父母的陪伴。父母很好地营造了三人平等的氛围,让我清楚地明白父母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同时也让我逐渐形成了一种尊重父母的思想。我也庆幸我能做到理解父母,有一句话很火“最坏的脾气留给了最亲的人”,翻译过来就是“我很爱你,但我控制不了自己伤害你。我的父母不曾将烦心事带进家门,我们不曾将坏脾气宣泄给对方,因为我们深深地懂得,我们都很爱对方。
如若非要说有什么教育方法,依母亲的话来说,一切都是因为有爱。因为我爱你,我想让你放心前行。因为我爱你,我想让你充满勇气与拼劲。因为我爱你,我选择尊重你。